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草本论文--多年生论文

凤县花椒林下黄精栽培技术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19页
    1.1 黄精研究进展第12-17页
        1.1.1 黄精栽培技术研究进展第12-13页
        1.1.2 黄精林下栽培研究进展第13-14页
        1.1.3 黄精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第14-15页
            1.1.3.1 黄精多糖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第14页
            1.1.3.2 黄精皂苷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第14-15页
        1.1.4 黄精施肥配方研究进展第15页
        1.1.5 黄精种植密度研究进展第15页
        1.1.6 黄精虫害发生规律研究进展第15-17页
            1.1.6.1 黄精主要虫害种类及发生规律第15-16页
            1.1.6.2 黄精主要虫害防治方法第16-17页
    1.2 研究意义、目的及依据第17-19页
第二章 不同施肥处理对黄精生长发育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第19-34页
    2.1 试验材料及方法第19-23页
        2.1.1 试验区概况第19页
        2.1.2 试验材料第19页
        2.1.3 试验仪器第19-20页
        2.1.4 试验设计第20-23页
    2.2 取样与样品制备第23-24页
        2.2.1 取样第23页
        2.2.2 性状测定第23-24页
        2.2.3 样品的加工制备第24页
    2.3 含量测定第24-25页
        2.3.1 黄精多糖的测定第24页
            2.3.1.1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4页
            2.3.1.2 样品的制备及测定第24页
        2.3.2 黄精总皂苷的测定第24-25页
            2.3.2.1 .对照液的制备第24-25页
            2.3.2.2 供试液的制备第25页
            2.3.2.3 标准曲线的制备第25页
            2.3.2.4 样品测定第25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25-32页
        2.4.1 不同施肥处理对黄精出苗率的影响第25-26页
        2.4.2 不同施肥处理对黄精株高的影响第26-27页
        2.4.3 不同施肥处理对黄精茎粗的影响第27-28页
        2.4.4 不同施肥处理对黄精新生根茎的影响第28-29页
        2.4.5 不同施肥处理对黄精多糖含量的影响第29-30页
        2.4.6 不同施肥处理对黄精总皂苷含量的影响第30-31页
        2.4.7 不同施肥处理对黄精产量的影响第31-32页
    2.5 小结第32-34页
第三章 不同种植密度对黄精生长发育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第34-43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4页
        3.1.1 试验区概况第34页
        3.1.2 试验设计第34页
    3.2 试验方法第34页
        3.2.1 取样第34页
        3.2.2 测定指标第34页
        3.2.3 样品的加工制备第34页
    3.3 含量测定第34-35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35-41页
        3.4.1 不同密度处理对黄精出苗率的影响第35页
        3.4.2 不同密度处理对黄精株高的影响第35-36页
        3.4.3 不同密度处理对黄精茎粗的影响第36-37页
        3.4.4 不同密度处理对黄精新生根茎的影响第37-38页
        3.4.5 不同密度处理对黄精多糖含量的影响第38-39页
        3.4.6 不同密度处理对黄精总皂苷含量的影响第39-40页
        3.4.7 不同密度处理对黄精产量的影响第40-41页
    3.5 小结第41-43页
第四章 黄精虫害发生规律调查第43-46页
    4.1 试验设计及方法第43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3-45页
        4.2.1 虫口密度的变化规律第43-44页
        4.2.2 每点根茎上的虫伤数的变化规律第44-45页
    4.3 小结第45-46页
第五章 结论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致谢第51-52页
作者简介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旱作玉米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矿质氮的影响
下一篇:陕西关中地区饲草型小麦品种(系)筛选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