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

基于北斗与泛在无线网络的室内外协同定位技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17页
    1.1 室内外定位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2 室内外定位研究现状与分析第12-15页
        1.2.1 室外定位技术发展现状第12-13页
        1.2.2 室内定位技术发展现状第13-14页
        1.2.3 无缝定位技术发展现状第14-15页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第15-17页
2 北斗差分导航定位技术相关理论第17-28页
    2.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17-23页
        2.1.1 北斗时间系统和坐标系第18页
        2.1.2 北斗卫星信号第18-21页
        2.1.3 北斗链路信息第21页
        2.1.4 北斗导航定位原理第21-23页
    2.2 北斗差分导航定位技术第23-25页
        2.2.1 伪距差分第23-24页
        2.2.2 载波相位差分第24-25页
    2.3 北斗导航定位主要误差源及改正模型第25-27页
        2.3.1 空间段误差第25-26页
        2.3.2 传播段误差第26-27页
        2.3.3 接收机有关误差第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3 基于华为修正模型的WiFi测距定位算法第28-41页
    3.1 室内WiFi定位原理第28-30页
        3.1.1 基于RSSI的WiFi定位原理第28页
        3.1.2 WiFi定位主要影响因素第28-30页
    3.2 WiFi室内信号传播模型第30-31页
        3.2.1 对数距离路径传播模型第30页
        3.2.2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第30页
        3.2.3 华为修正传播模型第30-31页
    3.3 基于信号传播耗模型的WiFi测距定位算法第31-33页
        3.3.1 三边测量定位算法第31-32页
        3.3.2 三角质心定位算法第32-33页
        3.3.3 最小二乘定位算法第33页
    3.4 基于修正泰勒级数的WiFi室内定位算法第33-37页
        3.4.1 信号参数预处理第33-34页
        3.4.2 伪距优化估计第34-35页
        3.4.3 基于修正泰勒级数的WiFi室内定位解算第35-37页
    3.5 仿真与对比分析第37-40页
        3.5.1 仿真环境第37-38页
        3.5.2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38-40页
    3.6 本章小结第40-41页
4 基于北斗伪距差分和WiFi融合定位算法第41-53页
    4.1 基于北斗伪距差分和WiFi融合定位系统第41-45页
        4.1.1 北斗伪距差分定位系统第42-44页
        4.1.2 WiFi室内定位系统第44-45页
    4.2 北斗伪距差分修正第45-46页
        4.2.1 伪距差分定位模型第45页
        4.2.2 基准站伪距改正数修正第45-46页
        4.2.3 移动站伪距改正数优化处理第46页
    4.3 基于北斗伪距差分与WiFi融合定位算法第46-48页
        4.3.1 优选定位北斗和WiFi信标第46-47页
        4.3.2 北斗伪距差分和WiFi定位解算第47-48页
    4.4 仿真环境与对比分析第48-52页
        4.4.1 仿真环境第48-49页
        4.4.2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49-52页
    4.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5 基于北斗和WiFi异构网络的切换判决算法第53-66页
    5.1 无线异构网络及切换技术第53-56页
        5.1.1 无线异构网络相关理论第53页
        5.1.2 切换技术相关理论第53-55页
        5.1.3 切换过程和要求第55-56页
        5.1.4 切换性能评估第56页
    5.2 切换判决算法第56-59页
        5.2.1 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切换算法第57页
        5.2.2 基于多属性的切换算法第57-58页
        5.2.3 基于代价函数的切换算法第58-59页
    5.3 基于移动终端的稳定周期评估判决算法第59-62页
        5.3.1 移动终端切换策略第59页
        5.3.2 信号采集及预处理第59-60页
        5.3.3 切换时延更新第60页
        5.3.4 移动终端切换代价函数第60-61页
        5.3.5 稳定周期切换评估第61-62页
    5.4 仿真与分析第62-65页
        5.4.1 仿真环境第62页
        5.4.2 仿真结果分析第62-65页
    5.5 本章小结第65-66页
6 结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种改进的LT码的度分布设计
下一篇:喷泉码与无线网络防窃听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