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主要缩写及符号表 | 第19-22页 |
1 绪论 | 第22-42页 |
1.1 电流变材料概述 | 第22-27页 |
1.1.1 电流变液 | 第22-25页 |
1.1.2 电流变弹性体 | 第25-27页 |
1.2 电流变弹性体工作机理 | 第27-31页 |
1.3 电流变弹性体性能影响因素 | 第31-35页 |
1.3.1 介电颗粒性质 | 第32-33页 |
1.3.2 聚合物基体性质 | 第33-34页 |
1.3.3 其他条件的影响 | 第34-35页 |
1.4 电流变弹性体研究现状 | 第35-39页 |
1.5 本文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39-42页 |
2 实验方法和分析手段 | 第42-52页 |
2.1 引言 | 第42页 |
2.2 实验原料 | 第42-43页 |
2.3 分散相颗粒制备 | 第43-44页 |
2.3.1 TiO_2颗粒的合成 | 第43页 |
2.3.2 尿素改性TiO_2颗粒的合成 | 第43页 |
2.3.3 偶联剂改性TiO_2颗粒的合成 | 第43-44页 |
2.4 电流变弹性体的制备 | 第44-45页 |
2.4.1 填充尿素改性颗粒弹性体的制备 | 第44-45页 |
2.4.2 填充偶联剂改性颗粒弹性体的制备 | 第45页 |
2.5 颗粒形貌结构的分析和表征 | 第45-47页 |
2.5.1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45-46页 |
2.5.2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46页 |
2.5.3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6页 |
2.5.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 第46页 |
2.5.5 热失重分析 | 第46页 |
2.5.6 颗粒真密度测试 | 第46-47页 |
2.5.7 颗粒C、H、N元素含量分析 | 第47页 |
2.5.8 颗粒粒径分布测试 | 第47页 |
2.5.9 颗粒的水接触角分析 | 第47页 |
2.6 电流变弹性体的结构分析及性能评价 | 第47-52页 |
2.6.1 截面结构及形貌分析 | 第47页 |
2.6.2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 第47-48页 |
2.6.3 交联密度测试 | 第48页 |
2.6.4 介电性能测试 | 第48页 |
2.6.5 粘弹性及电流变性能测试 | 第48-51页 |
2.6.6 拉伸力学性能测试 | 第51页 |
2.6.7 蠕变回复特性测试 | 第51-52页 |
3 TiO_2颗粒/硅橡胶界面尿素改性对电流变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 第52-69页 |
3.1 引言 | 第52-53页 |
3.2 尿素改性TiO_2颗粒的结构与形貌 | 第53-58页 |
3.3 尿素改性对电流变弹性体结构及介电性能的影响 | 第58-62页 |
3.3.1 尿素改性对电流变弹性体结构的影响 | 第58-61页 |
3.3.2 尿素改性对电流变弹性体介电性能的影响 | 第61-62页 |
3.4 尿素改性对电流变弹性体粘弹性及电流变效应的影响 | 第62-67页 |
3.4.1 尿素改性对电流变弹性体动态粘弹性的影响 | 第62-65页 |
3.4.2 尿素改性对电流变弹性体电流变效应的影响 | 第65-6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4 TiO_2颗粒/硅橡胶界面偶联剂改性对电流变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 第69-99页 |
4.1 引言 | 第69-70页 |
4.2 偶联剂改性TiO_2颗粒的界面结构设计与表征 | 第70-76页 |
4.3 偶联剂改性对电流变弹性体的结构及介电性能的影响 | 第76-83页 |
4.3.1 偶联剂改性对电流变弹性体结构的影响 | 第76-82页 |
4.3.2 偶联剂改性对电流变弹性体介电性能的影响 | 第82-83页 |
4.4 偶联剂改性对电流变弹性体拉伸性能及粘弹性的影响 | 第83-90页 |
4.4.1 偶联剂改性对电流变弹性体拉伸性能的影响 | 第83-85页 |
4.4.2 偶联剂改性对电流变弹性体动态粘弹性的影响 | 第85-90页 |
4.5 偶联剂改性对电流变弹性体蠕变回复行为的影响 | 第90-9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5 粒子/基体界面对电流变弹性体阻尼的影响及机理分析 | 第99-118页 |
5.1 引言 | 第99-100页 |
5.2 粒子/基体界面对电流变弹性体结构与阻尼性能的影响 | 第100-105页 |
5.2.1 粒子/基体界面改性对弹性体结构的影响 | 第100页 |
5.2.2 粒子/基体界面改性对电流变弹性体阻尼性能的影响 | 第100-105页 |
5.3 电流变弹性体的阻尼模型及粒子/基体界面对阻尼的影响 | 第105-112页 |
5.3.1 固有阻尼 | 第106页 |
5.3.2 界面阻尼 | 第106-109页 |
5.3.3 电致阻尼 | 第109-111页 |
5.3.4 总阻尼 | 第111-112页 |
5.4 粒子/基体界面对电流变弹性体阻尼影响机理的验证与讨论 | 第112-11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6-11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18-122页 |
6.1 结论 | 第118-119页 |
6.2 创新点摘要 | 第119-120页 |
6.3 展望 | 第120-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3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第134-136页 |
致谢 | 第136-138页 |
作者简介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