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3.1 文献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3.2 案例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4 数据搜集 | 第10-11页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3-20页 |
2.1 先进制造生产体系与柔性管理模式概述 | 第13-16页 |
2.1.1 先进制造生产体系概念 | 第13页 |
2.1.2 柔性管理模式的概念 | 第13-14页 |
2.1.3 柔性管理模式是先进制造生产体系的必然要求 | 第14-16页 |
2.2 柔性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 | 第16-20页 |
2.2.1 柔性管理模式人本性 | 第17页 |
2.2.2 柔性管理模式经济性 | 第17-18页 |
2.2.3 管理模式灵活可变性 | 第18页 |
2.2.4 柔性管理模式刚柔相济性 | 第18-20页 |
第3章 案例正文 | 第20-40页 |
3.1 勇立行业潮头,缔造世界机床领域快速崛起的奇迹 | 第20-21页 |
3.1.1 年轻车间队伍的迅速崛起 | 第20-21页 |
3.1.2 信息时代面临新的挑战 | 第21页 |
3.2 勇于探索,引进先进制造体系 | 第21-23页 |
3.2.1 多方考察引进ERP软件 | 第21-22页 |
3.2.2 加强熟悉ERP系统 | 第22-23页 |
3.3 坚持创新,探索独具特色的先进生产经营管理模式 | 第23-31页 |
3.3.1 实行订单式管理 | 第23-25页 |
3.3.2 提高效率,实行分序装配 | 第25-31页 |
3.4 勇于变革,改善企业组织和生产模式 | 第31-36页 |
3.4.1 改变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向扁平化网络化发展 | 第31-33页 |
3.4.2 灵活可变,精益生产 | 第33-36页 |
3.5 坚持自主技术创新,率先跨入机床行业“智能制造”领域 | 第36-38页 |
3.5.1 自主设计,提升工艺研究能力 | 第37页 |
3.5.2 强化市场导向,创新营销和服务模式 | 第37-38页 |
3.6 塑造现代车间文化,不断激发青年员工的激情与活力 | 第38-40页 |
3.6.1 搭建员工激励的平台 | 第38页 |
3.6.2 搭建员工交流平台 | 第38-39页 |
3.6.3 搭建员工展示的平台 | 第39-40页 |
第4章 案例分析 | 第40-46页 |
4.1 分析视角 | 第40-42页 |
4.1.1 从先进生产体系与柔性管理关系的视角 | 第40页 |
4.1.2 从柔性管理与传统职能管理关系视角 | 第40-41页 |
4.1.3 从柔性管理特点视角研究 | 第41-42页 |
4.2 分析思路 | 第42-46页 |
4.2.1 柔性制造、智能制造等先进生产方式对企业柔性管理提出了新需求 | 第42页 |
4.2.2 柔性管理模式需要企业进行组织机构改革和企业文化建设 | 第42-44页 |
4.2.3 柔性管理特点适应了先进生产体系发展的需要 | 第44-46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 | 第46-48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6-47页 |
5.1.1 先进制造生产体系为企业柔性管理提供基础 | 第46页 |
5.1.2 组织机构改革是实现柔性管理的关键 | 第46-47页 |
5.1.3 精细化管理是确保柔性管理取得实效的重要方式 | 第47页 |
5.1.4 柔性管理使先进制造生产体系发挥作用更有保障 | 第47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