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器论文--电容器论文

自掺杂TiO2纳米管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能转换与储存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3页
    1.1 环境问题与能源危机第11-12页
    1.2 太阳能的利用概况第12-13页
    1.3 太阳能电池第13-15页
    1.4 超级电容器和光电容器第15-22页
        1.4.1 超级电容器第15-18页
        1.4.2 光电容器第18-22页
    1.5 TiO_2纳米管材料在光能转换和能量储存中的应用第22-31页
        1.5.1 TiO_2纳米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第22-25页
        1.5.2 TiO_2纳米管在光能转换中的应用第25-29页
        1.5.3 TiO_2纳米管在能量储存中的应用第29-31页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第31-33页
        1.6.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第31-32页
        1.6.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32-33页
第二章 自掺杂TiO_2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储能性能第33-56页
    2.1 引言第33-34页
    2.2 实验方法第34-37页
        2.2.1 材料、试剂与仪器第34-35页
        2.2.2 样品制备第35-36页
        2.2.3 样品的表征与性能测试第36-37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7-55页
        2.3.1 材料制备机理及形貌、组成表征第37-43页
        2.3.2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第43-48页
        2.3.3 极化时间的影响第48-49页
        2.3.4 交流阻抗谱分析第49-53页
        2.3.5 MnO_2-TiO_2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第53-55页
    2.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三章 自掺杂TiO_2纳米管的光电性质及其作为光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应用第56-71页
    3.1 引言第56页
    3.2 实验方法第56-58页
        3.2.1 材料、试剂与仪器第56-57页
        3.2.2 样品的制备过程第57页
        3.2.3 样品的表征及性能测试第57-58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8-70页
        3.3.1 两种TiO_2纳米管性能的比较第58-61页
        3.3.2 自掺杂改性对TiO_2纳米管光电性能的影响第61-66页
        3.3.3 自掺杂TiO_2纳米管作为光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应用第66-70页
    3.4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四章 MnO_2-T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储能性能第71-104页
    4.1 引言第71-72页
    4.2 连续化学浴沉积法制备MnO_2-TiO_2复合物及其电容性能第72-89页
        4.2.1 材料的制备及表征方法第72-73页
        4.2.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3-89页
    4.3 方波沉积法制备TiO_2@MnO_2复合物及其电容性能第89-101页
        4.3.1 材料的制备及表征方法第89-91页
        4.3.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91-101页
    4.4 两种方法的比较第101-102页
    4.5 本章小结第102-104页
第五章 WO_3-STiO_2//TiO_2@MnO_2作为光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应用第104-119页
    5.1 引言第104页
    5.2 实验方法第104-106页
        5.2.1 材料、试剂与仪器第104-105页
        5.2.2 样品的制备过程第105页
        5.2.3 样品的表征与性能测试第105-106页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06-117页
        5.3.1 样品的形貌和组成第106-108页
        5.3.2 样品的光电性质第108-113页
        5.3.3 WO_3-STiO_2/TiO_2@MnO_2作为光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应用第113-117页
    5.4 本章小结第117-119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第119-122页
    6.1 本研究论文的主要结论第119-120页
    6.2 本研究论文的创新点第120-121页
    6.3 本研究论文的不足之处第121-122页
致谢第122-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38页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性能超级电容器新材料及新体系的研究
下一篇:“源—荷”互动电力市场下多参数规划实时调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