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6-7页 |
一、 汉代后妃选纳制度 | 第7-23页 |
(一) 选纳范围 | 第7-11页 |
(二) 选纳标准 | 第11-14页 |
(三) 选纳途径 | 第14-17页 |
(四) 东、西两汉选纳制度的不同以及东汉变化的原因 | 第17-23页 |
1 、 政治方面的原因 | 第17-20页 |
2 、 社会经济基础方面的原因 | 第20-21页 |
3 、 思想文化背景方面 | 第21-23页 |
二、 汉代皇后及妃妾名位制度 | 第23-30页 |
(一) 皇后为尊 | 第23-25页 |
1 、 嫡称皇后 | 第23-24页 |
2 、 位同至尊 | 第24页 |
3 、 册封严格 | 第24-25页 |
(二) 妃嫔为卑 | 第25-29页 |
1 、 妃嫔名位制度 | 第25-28页 |
2 、 地位卑贱 | 第28-29页 |
(三) 皇后及妃妾名位制度对皇位继承制的作用 | 第29-30页 |
三、 汉代后宫礼仪制度 | 第30-39页 |
(一) 皇后礼仪制度 | 第31-35页 |
1 、 皇后婚礼 | 第31-33页 |
2 、 册后礼仪 | 第33页 |
3 、 先蚕之礼 | 第33-34页 |
4 、 朝谒之礼 | 第34页 |
5 、 太后上尊号 | 第34-35页 |
6 、 皇后谥法 | 第35页 |
(二) 舆服礼仪制度 | 第35-37页 |
1 、 车舆礼仪 | 第36页 |
2 、 冠服礼仪 | 第36-37页 |
(三) 丧葬礼仪制度 | 第37-39页 |
四、 汉代后宫的管理 | 第39-55页 |
(一) 汉代国家对后宫人员的管理 | 第39-46页 |
1 、 对后妃的管理 | 第39-40页 |
2 、 对后宫宦者的管理 | 第40-43页 |
3 、 对后宫宫婢的管理 | 第43-45页 |
4 、 对汉代后宫士人的管理 | 第45-46页 |
(二) 管理后妃日常生活及事务的职官体系 | 第46-55页 |
1 、 掌皇太后宫的宫官体系 | 第46-49页 |
2 、 为皇后服务的中宫官体系 | 第49-53页 |
3 、 少府下的管理妃嫔生活事务的掖庭令体系 | 第53-55页 |
五、 后宫与皇族政权 | 第55-81页 |
(一) 后妃干政 | 第56-64页 |
1 、 间接干政 | 第56-57页 |
2 、 直接干政——太后临朝称制 | 第57-64页 |
(二) 防范后妃干政的措施 | 第64-66页 |
(三) 后妃干政对皇族政权的影响 | 第66-75页 |
1 、 积极影响 | 第66-71页 |
2 、 消极影响 | 第71-75页 |
(四) 宫闱斗争 | 第75-81页 |
结语 | 第81-83页 |
注释 | 第83-86页 |
参考资料 | 第86-89页 |
中文摘要 | 第89-91页 |
英文摘要 | 第91页 |
附录 | 第94-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