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我国辣椒产业概况 | 第11-14页 |
·我国辣椒的分布 | 第11-12页 |
·辣椒的营养成分 | 第12页 |
·辣椒的分类 | 第12页 |
·辣椒产业的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辣椒中主要功能成分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辣椒果实中的维生素C | 第14-15页 |
·辣椒果实中的类胡萝卜素 | 第15-16页 |
·辣椒果实中的辣椒素 | 第16-17页 |
·辣椒果实中多酚物质 | 第17-18页 |
·辣椒提取物抗氧化、抑菌活性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测定抗氧化活性的方法 | 第18-20页 |
·辣椒提取物抗氧化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测定抑菌活性的方法 | 第21-22页 |
·辣椒提取物抑菌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选题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选题目的、意义 | 第23-2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辣椒果实中主要功能成分的分析研究 | 第25-47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26-27页 |
·实验材料和主要试剂 | 第26-27页 |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31页 |
·辣椒果实中Vc含量的测定 | 第27-28页 |
·辣椒果实中类胡萝卜素的测定 | 第28-29页 |
·高效液相法和比色法测定辣椒果实中辣椒素含量 | 第29-30页 |
·辣椒果实中多酚含量的测定 | 第30-31页 |
·辣椒果实中黄酮类、酚类物质单一组成及含量测定 | 第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45页 |
·云南十种辣椒品种形态特征 | 第31-32页 |
·辣椒果实中Vc含量的测定 | 第32-34页 |
·辣椒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 | 第34-35页 |
·辣椒果实中辣椒素含量的测定 | 第35-40页 |
·辣椒果实中多酚含量的测定 | 第40-41页 |
·辣椒果实中黄酮类、酚类物质单一组成及含量测定 | 第41-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三章 辣椒果实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 第47-61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48-49页 |
·实验材料和主要试剂 | 第48页 |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48-49页 |
·试验方法 | 第49-52页 |
·样品处理 | 第49页 |
·还原力的测定实验 | 第49页 |
·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 | 第49-50页 |
·清除羟基自由基实验 | 第50-51页 |
·抑制脂质体过氧化活性的测定 | 第51-5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2-59页 |
·提取物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测定 | 第52页 |
·还原力实验结果 | 第52-54页 |
·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 | 第54-56页 |
·羟基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 | 第56-58页 |
·脂质体过氧化抑制实验结果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四章 辣椒果实提取物抑菌活性的研究 | 第61-68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61-62页 |
·实验材料与主要试剂 | 第61-62页 |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62页 |
·实验方法 | 第62-64页 |
·辣椒果实不同溶剂提取方法 | 第62页 |
·提取物的抑菌活力测定 | 第62-6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4-67页 |
·不同溶剂提取物抑菌活性比较 | 第64-65页 |
·不同抑菌活性测定方法比较 | 第65页 |
·辣椒乙醇提取物对细菌、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 | 第65-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1页 |
·总结 | 第68-69页 |
·功能成分测定 | 第68页 |
·辣椒果实中酚类、黄酮类组成研究 | 第68-69页 |
·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69页 |
·抑菌活性的研究 | 第69页 |
·展望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0页 |
附录A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