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引言 | 第10-30页 | 
|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 第10-13页 |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13-27页 | 
| 1.2.1 华北岩石圈减薄与克拉通破坏的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 1.2.2 华北岩石圈减薄与克拉通破坏的核心科学问题 | 第15-20页 | 
| 1.2.3 辽东半岛地区研究进展 | 第20-26页 | 
| 1.2.4 存在问题及其科学意义 | 第26-27页 | 
| 1.3 本文工作量及基本认识 | 第27-30页 | 
| 2 区域地质背景 | 第30-62页 | 
| 2.1 区域大地构造位置 | 第30-31页 | 
| 2.2 辽东半岛南部区域构造格架 | 第31-41页 | 
| 2.2.1 区域地层格架 | 第31-38页 | 
| 2.2.2 区域岩浆岩 | 第38-40页 | 
| 2.2.3 区域断裂构造 | 第40-41页 | 
| 2.3 辽东半岛主要伸展构造单元 | 第41-62页 | 
| 2.3.1 辽南-万福变质核杂岩对 | 第41-51页 | 
| 2.3.2 大营子-黄花甸拆离断层系 | 第51-56页 | 
| 2.3.3 断陷盆地(丹东、通远堡、本溪) | 第56-62页 | 
| 3 辽东半岛地区早白垩世岩浆岩 | 第62-74页 | 
| 3.1 花岗质侵入岩 | 第62-68页 | 
| 3.2 上叠盆地火山岩 | 第68-74页 | 
| 4 辽东半岛地区同构造岩浆岩年代学特征 | 第74-88页 | 
| 4.1 同构造花岗质侵入岩 | 第74-77页 | 
| 4.2 上叠盆地火山岩 | 第77-84页 | 
| 4.3 岩浆岩年代学讨论 | 第84-88页 | 
| 5 辽东半岛地区同构造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 | 第88-106页 | 
| 5.1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88-91页 | 
| 5.2 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91-96页 | 
| 5.3 Sr-Nd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96-98页 | 
| 5.4 Lu-Hf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98-99页 | 
| 5.5 地球化学特征讨论 | 第99-106页 | 
| 6 华北克拉通区域构造-岩浆演化历史 | 第106-117页 | 
| 7 结论 | 第117-119页 | 
| 附:实验测试方法 | 第119-121页 | 
| 致谢 | 第121-12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2-139页 | 
| 附录 | 第139-140页 | 
| 个人简历 | 第140-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