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渊若宪政思想研究
内容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 | 第14-17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第三节 论文结构 | 第20-23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第二章 章渊若宪政思想的主要渊源 | 第26-61页 |
第一节 章渊若生平 | 第26-29页 |
第二节 社会连带主义法学 | 第29-45页 |
一、狄骥的社会连带主义法学 | 第30-36页 |
二、章渊若对狄骥思想的继承 | 第36-45页 |
第三节 孙中山的政法思想 | 第45-61页 |
一、三民主义及其对章渊若的影响 | 第46-57页 |
二、章渊若对五权宪法思想的阐发 | 第57-59页 |
三、建国大纲对于章渊若的影响 | 第59-61页 |
第三章 章渊若的基本宪政理念 | 第61-107页 |
第一节 章渊若对宪政的理解 | 第61-64页 |
第二节 章渊若的法治观—宪政的核心要素 | 第64-83页 |
一、唯法论 | 第64-68页 |
二、时代潮流与三民主义立法 | 第68-83页 |
第三节 民主与代议制问题—宪政要素之二 | 第83-107页 |
一、民主与代议制的关系 | 第84-90页 |
二、代议制存在的问题 | 第90-97页 |
三、民主实现的方法 | 第97-100页 |
四、民国代议制改革的不同声音 | 第100-107页 |
第四章 章渊若对制宪的见解 | 第107-145页 |
第一节 国民政府时期宪法的制度框架 | 第107-109页 |
第二节 “人权”入宪之见 | 第109-120页 |
一、宪法中用“民权”还是用“人权”之争 | 第110-112页 |
二、“人权”的实质之争 | 第112-114页 |
三、“民权”与“人权”论争的背后 | 第114-117页 |
四、“民权”与“人权”论争的启示 | 第117-120页 |
第三节 人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 第120-128页 |
一、人民的基本权利 | 第121-126页 |
二、人民的基本义务 | 第126-128页 |
第四节 宪法中的国民经济与国民教育 | 第128-131页 |
第五节 国家权力的配置 | 第131-145页 |
一、横向分权—分权与效率 | 第132-138页 |
二、纵向分权—分权与统一 | 第138-145页 |
第五章 章渊若对于行宪问题的思考 | 第145-154页 |
第一节 有宪法与无宪政—以往宪法实施的状况 | 第145-147页 |
第二节 宪法与民众的脱节—宪法实施未果的原因 | 第147-148页 |
第三节 渐进式宪政—宪法实施的药方 | 第148-150页 |
第四节 宪法实施问题争鸣 | 第150-15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54-165页 |
第一节 章渊若宪政思想的特点 | 第154-159页 |
第二节 章渊若宪政思想的局限 | 第159-161页 |
第三节 章渊若宪政思想的启示 | 第161-165页 |
致谢 | 第165-167页 |
参考文献 | 第167-1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