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孔隙网络建模与多相流模拟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8页 |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25页 |
1.2.1 规则拓扑结构网络模型 | 第11-13页 |
1.2.2 基于孔隙空间成像的网络模型 | 第13-22页 |
1.2.3 网络模型多相流模拟 | 第22-25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主要创新点 | 第25-28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1.3.3 主要创新点 | 第27-28页 |
第2章 随机孔隙网络模型生成算法 | 第28-43页 |
2.1 规则立方体随机网络生成算法 | 第28-29页 |
2.2 Sok-Arns随机网络生成算法 | 第29-30页 |
2.3 等价拓扑结构随机网络生成算法 | 第30-35页 |
2.4 孔隙喉道参数的获取与表征方法 | 第35-42页 |
2.4.1 岩心图像分析技术 | 第35-39页 |
2.4.2 孔隙喉道表征方法 | 第39-4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3章 随机孔隙网络模型的建立及其性质分析 | 第43-54页 |
3.1 网络模型的建立 | 第43-47页 |
3.2 网络模型的性质分析 | 第47-52页 |
3.2.1 孔隙喉道数量和尺寸分析 | 第49-50页 |
3.2.2 孔隙空间拓扑结构分析 | 第50-51页 |
3.2.3 孔隙空间发育均匀程度分析 | 第51-5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4章 孔隙网络模型多相流模拟理论 | 第54-75页 |
4.1 油驱水过程模拟 | 第56-60页 |
4.2 水驱油过程模拟 | 第60-70页 |
4.2.1 活塞式机理 | 第61-64页 |
4.2.2 卡断机理 | 第64-66页 |
4.2.3 孔隙充填机理 | 第66-67页 |
4.2.4 薄油层的破裂 | 第67-69页 |
4.2.5 水驱油的实现 | 第69-70页 |
4.3 模型属性计算 | 第70-74页 |
4.3.1 饱和度的计算方法 | 第70页 |
4.3.2 渗透率的计算方法 | 第70-71页 |
4.3.3 传导率的计算方法 | 第71-7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5章 随机孔隙网络模型流动模拟研究 | 第75-115页 |
5.1 模型检验 | 第75-79页 |
5.2 岩心驱替实验拟合与分析 | 第79-89页 |
5.3 多相渗流性质影响因素分析 | 第89-105页 |
5.3.1 孔喉大小与空间发育均匀程度的影响 | 第89-93页 |
5.3.2 孔隙空间拓扑结构的影响 | 第93-96页 |
5.3.3 润湿性与初始含水饱和度的影响 | 第96-105页 |
5.4 考虑润湿性的粘土膨胀模型 | 第105-11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2-115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15-117页 |
致谢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