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理论论文--信号处理论文

宽带高速阵列接收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3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7-8页
    1.2 研究历史与现状第8-11页
        1.2.1 校准技术第8-9页
        1.2.2 宽带波束形成第9-10页
        1.2.3 阵列信号处理平台第10-11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1-13页
第二章 宽带多通道校准技术第13-23页
    2.1 自适应校准系统设计第13-14页
    2.2 自校准算法第14-18页
    2.3 宽带校准性能分析第18-22页
    2.4 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宽带波束形成第23-35页
    3.1 宽带波束形成原理第23-25页
        3.1.1 频域宽带波束形成第23-24页
        3.1.2 时域宽带波束形成第24-25页
    3.2 特定频率响应FIR滤波器的设计第25-30页
    3.3 仿真分析第30-33页
    3.4 小结第33-35页
第四章 宽带阵列处理平台设计第35-51页
    4.1 宽带阵列处理平台组成第35-37页
    4.2 宽带阵列处理平台功能设计第37页
    4.3 宽带阵列处理平台工作原理第37-38页
    4.4 关键部件设计第38-50页
        4.4.1 多路高速数传背板的设计第38-41页
        4.4.2 采样预处理板设计第41-46页
        4.4.3 波束形成板设计第46-50页
    4.5 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与测试第51-65页
    5.1 并行高速传输模块设计第51-54页
        5.1.1 主要完成功能第51页
        5.1.2 具体实现第51-54页
        5.1.3 测试结果第54页
    5.2 宽带多通道校准模块设计第54-59页
        5.2.1 主要完成功能第54页
        5.2.2 工作流程第54-57页
        5.2.3 实测结果第57-59页
    5.3 宽带波束形成模块设计第59-62页
        5.3.1 主要功能第59页
        5.3.2 工作流程第59-61页
        5.3.3 实测结果第61-62页
    5.4 下变频模块设计第62-63页
    5.5 小结第63-65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65-67页
    6.1 全文总结第65页
    6.2 后续工作与展望第65-67页
致谢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研究成果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崇明东滩不同高程上蟹类对植物种间关系的影响--局域尺度“环境压力梯度假说”的实验性验证
下一篇:中国画元素在明代青花梅瓶人物图像中的运用研究--以桂林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