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公安工作论文--治安工作论文

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形象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0-15页
    一、选题来源第10-11页
    二、研究意义和目的第11-12页
    三、研究现状第12-13页
    四、创新点和难点第13页
    五、研究方法第13-15页
第1章 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形象第15-23页
    1.1 网络群体性事件第15-19页
        1.1.1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第15-16页
        1.1.2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引发原因第16-19页
    1.2 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形象第19-23页
        1.2.1 网络群体性事件与政府形象的联系第19-21页
        1.2.2 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形象界定第21-23页
第2章 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形象评价体系及问题分析第23-36页
    2.1 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政府形象的评价主体及其动机第23-26页
        2.1.1 网民及其动机第23-24页
        2.1.2 媒体及其动机第24-25页
        2.1.3 网络水军及其动机第25-26页
    2.2 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政府形象的评价标准第26-32页
        2.2.1 组织要素标准第27-30页
        2.2.2 目标要素标准第30页
        2.2.3 政策要素标准第30-31页
        2.2.4 效率要素标准第31-32页
    2.3 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政府在形象塑造和维护方面的问题第32-36页
        2.3.1 反应迟缓,信息披露不及时第32-33页
        2.3.2 置信度低,处置力度小第33-34页
        2.3.3 不善用媒体,忽视媒体作用第34-36页
第3章 化解网络群体性事件时维护和塑造政府形象的策略第36-45页
    3.1 政府方面第36-40页
        3.1.1 公开信息,透明处理网络群体性事件第36-37页
        3.1.2 先入为主,迅速处理网络群体性事件第37页
        3.1.3 及时回应、持续表达,增加与网民的互动第37-38页
        3.1.4 加强机制建设,促进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制度化第38-39页
        3.1.5 注重公务员形象建设,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网络的能力第39-40页
    3.2 媒体方面第40-43页
        3.2.1 抢占舆论制高点,占据有效传播时机第40-41页
        3.2.2 保证客观公正性,向公众提供权威可靠的信息第41-42页
        3.2.3 大力加强互联网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意见领袖"第42-43页
    3.3 公众方面第43-45页
        3.3.1 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第43-44页
        3.3.2 提高公众的评论能力第44-45页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致谢第48-4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国教师效能理论研究
下一篇:保定市裕华路历史文化街道景观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