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抗战时期老舍小说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0-12页
第1章 必然的选择:从大明湖畔到八方风雨第12-20页
    1.1 角色定位:从作家到战士第12-15页
    1.2 文艺态度:从“为文艺”到“为抗战”第15-20页
第2章 救国:顺势整合的显性立场第20-37页
    2.1 抗战时期老舍小说的特点第20-30页
        2.1.1 作品基调:从“悲观绝望”到抗争中的“希望”第20-23页
        2.1.2 价值主题:从“个体发展”到“国家社会”第23-27页
        2.1.3 矛盾思考:从“个人与社会”到“家庭与国家”第27-30页
    2.2 “回归”与“烦恼”第30-37页
        2.2.1 返归自己的园地第30-33页
        2.2.2 《火葬》——烈火难奈锅中无米第33-37页
第3章 救人:恒久不变的隐性立场第37-50页
    3.1 启蒙语境下的人格重塑第37-44页
        3.1.1 对民族文化“积极”因子的透析与倡扬第38-41页
        3.1.2 对民族负人格的批判与改造第41-44页
    3.2 基督精神的感召第44-50页
        3.2.1 老舍的基督观第44-45页
        3.2.2 “舍命”与“抗战”第45-50页
第4章 笔摇五岳:《四世同堂》的时代价值与瑕缺探讨第50-68页
    4.1 时代价值:思想、文化方面的映世警世之作第50-62页
        4.1.1 思想价值:行动、和平、对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描写第50-55页
        4.1.2 文化价值:民族文化的X 光片第55-62页
    4.2 瑕缺探讨:心愿铸就的“双刃剑”和无法弥补的缺憾第62-68页
        4.2.1 美好心愿造成的客观不足第62-65页
        4.2.2 客观限制造成的无奈缺憾第65-68页
结语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雇主替代责任研究
下一篇:灵芝三萜的提取及其对α-鹅膏毒肽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