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三维空间复杂地质体建模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维地质层整体建模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维断层建模方法局部法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数字地形建模关键技术概述 | 第14-23页 |
·数字高程模型表面建模 | 第14-19页 |
·建模技术介绍 | 第14页 |
·建立DEM 表面的各种方法 | 第14-19页 |
·三角网的生成 | 第19-21页 |
·DEM 网络 | 第19页 |
·DEM 不规则三角网的形成 | 第19-20页 |
·不规则三角网TIN 与正方形格网Grid 的比较 | 第20-21页 |
·数据库结构 | 第21-23页 |
·Grid 的数据库结构 | 第21-22页 |
·TIN 的数据库结构 | 第22-23页 |
第三章 三维空间复杂地质体建模方法及实现 | 第23-36页 |
·三维地质建模概述 | 第23-26页 |
·三维地质建模 | 第23-24页 |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难点 | 第24-25页 |
·三维地质建模体系结构 | 第25-26页 |
·三维地质数据模型 | 第26-29页 |
·三维空间模型 | 第26页 |
·面模型 | 第26-28页 |
·体模型 | 第28-29页 |
·混合三维模型 | 第29页 |
·三维地质数据模型的选择 | 第29页 |
·用 OpenGL 实现三维地质体的可视化 | 第29-33页 |
·MFC 中使用 OpenGL 的关键步骤 | 第30-32页 |
·利用OpenGL 绘制三维地质模型 | 第32-33页 |
·用 OpenGL 实现三维空间典型断层地质体数据模型 | 第33-36页 |
·平面断层结构体模型 | 第33页 |
·倾斜平面断层结构体模型 | 第33-34页 |
·曲面断层结构体模型 | 第34-35页 |
·模拟地形面断层结构体模型 | 第35-36页 |
第四章 三维空间复杂地质体插值算法 | 第36-50页 |
·数字高程模型内插 | 第36-38页 |
·内插简介 | 第36-37页 |
·整体内插 | 第37-38页 |
·分块内插(局部内插) | 第38页 |
·地质空间数据插值算法 | 第38-39页 |
·三维空间插值概念 | 第38-39页 |
·点的内插的分类 | 第39页 |
·几种主要的插值算法基本原理 | 第39-44页 |
·距离倒数插值算法 | 第39-40页 |
·样条函数插值算法(Spline) | 第40-41页 |
·克里金插值方法(Kriging) | 第41-44页 |
·复杂地质体局部克里金插值算法 | 第44-47页 |
·局部克里金插值算法 | 第44页 |
·局部克里金插值算法核心代码 | 第44-47页 |
·复杂地质体插值建模后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47-50页 |
·地统计学理论介绍 | 第47-48页 |
·区域变化量理论 | 第48页 |
·变异函数及其检验方法 | 第48-50页 |
第五章 三维空间复杂结构地质体自动建模原型系统设计 | 第50-68页 |
·系统分析与设计 | 第50-53页 |
·应用需求分析 | 第50-51页 |
·应用系统总体设计 | 第51页 |
·用户界面设计 | 第51-52页 |
·系统软硬件环境 | 第52-53页 |
·算法的开发实现 | 第53-57页 |
·三维空间复杂结构地质体自动建模算法应用框架 | 第53页 |
·自动建模算法数据库的建立 | 第53-55页 |
·数据插值预处理 | 第55页 |
·三维地质体地层模型的建立 | 第55-56页 |
·三维模型交互显示 | 第56页 |
·地质空间三维漫游 | 第56-57页 |
·技术难点实现 | 第57-58页 |
·坐标的标准化 | 第57页 |
·二维屏幕坐标转化为三维世界坐标 | 第57-58页 |
·OpenGL 显示列表 | 第58页 |
·理论模型算例 | 第58-68页 |
·水平界面自动建模 | 第58-61页 |
·倾斜界面自动建模 | 第61-63页 |
·曲面自动建模 | 第63-66页 |
·断层构造面自动建模 | 第66-6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