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发展概况 | 第8-9页 |
1.2 多跨连续梁桥的主要特点 | 第9-10页 |
1.2.1 多跨连续梁桥的受力特点 | 第9页 |
1.2.2 多跨连续梁桥的施工特点 | 第9-10页 |
1.3 研究的现状 | 第10页 |
1.4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连续梁桥施工过程中的临时固结 | 第13-30页 |
2.1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施工方法介绍 | 第13-16页 |
2.1.1 在固定支架上就地浇注施工 | 第13页 |
2.1.2 逐孔施工法 | 第13-14页 |
2.1.3 顶推施工法 | 第14-15页 |
2.1.4 转体施工法 | 第15-16页 |
2.1.5 悬臂施工法 | 第16页 |
2.2 墩梁临时固结常见形式 | 第16-19页 |
2.2.1 临时固结设置的目的 | 第16-17页 |
2.2.2 临时固结的常见形式 | 第17-19页 |
2.3 临时固结的实施及解除 | 第19-20页 |
2.3.1 临时固结实施 | 第19页 |
2.3.2 临时固结解除 | 第19-20页 |
2.3.3 临时固结设置的注意事项 | 第20页 |
2.4 临时固结的计算方法 | 第20-30页 |
2.4.1 临时固结方案的设计 | 第20-23页 |
2.4.2 不平衡荷载的计算数据基础 | 第23-25页 |
2.4.3 不均衡荷载因素分析 | 第25页 |
2.4.4 荷载计算 | 第25-28页 |
2.4.5 临时支座垫石及预应力粗钢筋的布置设计 | 第28-30页 |
第三章 连续梁桥施工过程计算分析 | 第30-41页 |
3.1 连续梁桥施工控制计算方法介绍 | 第30-33页 |
3.1.1 前进分析 | 第30-32页 |
3.1.2 倒退分析 | 第32-33页 |
3.2 有限元法计算理论 | 第33-36页 |
3.2.1 有限元法概述 | 第33-34页 |
3.2.2 桥梁结构有限元分析过程 | 第34-36页 |
3.3 连续梁桥施工阶段体系转换过程 | 第36-38页 |
3.3.1 体系转换方式归类 | 第36-38页 |
3.3.2 连续梁体系转换应注意事项 | 第38页 |
3.4 临时固结模拟方法 | 第38-41页 |
3.4.1 临时固结在常用桥梁软件中现行的模拟方法 | 第38-40页 |
3.4.2 影响临时固结模型的其他因素 | 第40-41页 |
第四章 临时固结模拟方案研究 | 第41-66页 |
4.1 宝鸡石鼓山连续梁桥工程背景介绍 | 第41-43页 |
4.2 实例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3-46页 |
4.2.1 结构进行离散化 | 第43-45页 |
4.2.2 边界条件 | 第45页 |
4.2.3 材料参数 | 第45页 |
4.2.4 施工过程模拟 | 第45-46页 |
4.3 连续梁桥中临时固结的几种模拟方案 | 第46-50页 |
4.3.1 方案一 | 第46-47页 |
4.3.2 方案二 | 第47-48页 |
4.3.3 方案三 | 第48-49页 |
4.3.4 方案四 | 第49-50页 |
4.4 体系转换前后临时固结模拟方法对内力的影响分析 | 第50-62页 |
4.4.1 不同临时固结模拟方法对单 T 构悬臂施工阶段的内力影响 | 第51-60页 |
4.4.2 临时固结不同模拟方案对结构体系转换后的内力影响 | 第60-62页 |
4.5 体系转换后不同临时固结模拟方法对结构位移影响分析 | 第62-6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5.1 结论 | 第66-67页 |
5.2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