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9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9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9页
    1.2 研究目的第9-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第10-12页
        1.3.1 国内文献综述第10页
        1.3.2 国外文献综述第10-12页
        1.3.3 总体评析第12页
    1.4 研究的方法或技术路线第12-13页
    1.5 论文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第13页
    1.6 论文创新点第13-15页
第2章 惩罚性赔偿基本理论研究第15-22页
    2.1. 惩罚性赔偿的含义第15-16页
    2.2 惩罚性损害赔偿的特征第16-18页
    2.3 惩罚性赔偿与相关法律概念的区别第18-21页
    小结第21-22页
第3章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分析第22-30页
    3.1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性质分析第22-26页
        3.1.1 英美法系国家——民事性质第22-23页
        3.1.2 大陆法系国家——刑事性质第23-25页
        3.1.3 本文的观点——经济法性质第25-26页
    3.2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价值分析第26-28页
        3.2.1 经济价值——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第26-27页
        3.2.2 道德价值——维护和促进社会道德第27页
        3.2.3 政治价值——促进民主政治制度第27-28页
        3.2.4 法治价值——促进法治现代化第28页
    3.3 惩罚性赔偿的功能界定第28-29页
    小结第29-30页
第4章 域外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比较第30-35页
    4.1 英美法系国家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第30-31页
        4.1.1 美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第30-31页
        4.1.2 英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第31页
    4.2 大陆法系国家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第31-34页
        4.2.1 德国立法中的惩罚性赔偿第32-33页
        4.2.2 日本惩罚性赔偿的现状第33-34页
    小结第34-35页
第5章 我国惩罚性赔偿的立法现状和立法评析第35-41页
    5.1 我国台湾地区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第35页
    5.2 我国惩罚性赔偿的立法现状第35-39页
        5.2.1 《民事诉讼法》中的规定第36页
        5.2.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 49 条的规定第36-37页
        5.2.3 《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8 条、第 9 条和第14 条的规定第37-38页
        5.2.4 《食品安全法》第 96 条的规定第38-39页
        5.2.5 《侵权责任法》第 47 条的规定第39页
    5.3 我国惩罚性赔偿立法评析第39-40页
        5.3.1 惩罚性赔偿制度不是理论设计的产物,而是社会需要的产物第39-40页
        5.3.2 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是我国立法自行创造的产物第40页
        5.3.3 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立法具有较高的起点第40页
    小结第40-41页
第6章 我国现行惩罚性赔偿的立法缺陷第41-43页
    6.1 归责原则不科学第41页
    6.2 赔偿金数额不确定缺乏弹性及适用性第41-42页
    6.3 适用范围狭窄第42页
    小结第42-43页
第7章 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完善第43-50页
    7.1 我国在构建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立法模式第43-44页
        7.1.1 分散立法模式第43页
        7.1.2 单一立法模式第43-44页
        7.1.3 统一立法与单独立法相结合模式第44页
    7.2 完善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的归责原则第44-45页
    7.3 实现惩罚性赔偿金额的弹性适用第45-47页
    7.4 扩大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第47-49页
    小结第49-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第52-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浅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法律地位--以董事会秘书为视角
下一篇:从语体与句法方面看《傅雷家书》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