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控制机件论文

闸阀内部气固两相流动及磨损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1 绪论第13-31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3-17页
        1.1.1 气力输送概述第13-15页
        1.1.2 气力输送管道阀门第15-16页
        1.1.3 气固输送平行双闸板闸阀第16-17页
    1.2 管道阀门内部流动研究现状第17-20页
        1.2.1 针对单相介质第18-19页
        1.2.2 针对气固两相介质第19-20页
    1.3 磨损研究现状第20-29页
        1.3.1 颗粒对壁面的碰撞磨损模型第20-27页
        1.3.2 不同流道结构内的两相流动磨损研究第27-29页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29-30页
    1.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2 闸阀内部稀相气固两相流动及磨损的计算模型第31-44页
    2.1 引言第31页
    2.2 计算假设第31-32页
    2.3 连续相计算模型第32-35页
        2.3.1 流动计算基本方程第32-33页
        2.3.2 湍流计算模型第33-35页
    2.4 离散相计算模型第35-41页
        2.4.1 颗粒的受力分析第35-39页
        2.4.2 湍流扩散对颗粒运动的影响第39-40页
        2.4.3 颗粒和壁面的碰撞反弹模型第40-41页
    2.5 磨损计算模型第41-43页
    2.6 本章小结第43-44页
3 平行双闸板闸阀内部稀相气固两相流动研究第44-55页
    3.1 物理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案第44-47页
        3.1.1 物理模型第44-45页
        3.1.2 网格划分第45-46页
        3.1.3 数值模拟方案第46-47页
    3.2 数值模拟验证第47-48页
        3.2.1 网格无关性验证第47-48页
        3.2.2 数值模拟验证第48页
    3.3 颗粒对气体流场的影响第48-52页
        3.3.1 有无颗粒气体流场对比第49-52页
        3.3.2 颗粒的直径对气体流场的影响第52页
    3.4 不同粒径颗粒在阀门内部的运动轨迹第52-53页
    3.5 本章小结第53-55页
4 平行双闸板闸阀内部颗粒碰撞磨损研究第55-72页
    4.1 物理模型及网格划分第55-57页
    4.2 数值模拟验证第57-60页
        4.2.1 网格无关性验证第57-58页
        4.2.2 数值模拟验证第58-60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0-70页
        4.3.1 放置方式的影响第61-64页
        4.3.2 流动参数的影响(水平放置)第64-66页
        4.3.3 结构参数的影响(水平放置)第66-68页
        4.3.4 阀门磨损预测公式第68-70页
    4.4 本章小结第70-72页
5 基于凹槽结构的阀门磨损改进研究第72-88页
    5.1 物理模型和数值模拟设置第72-75页
        5.1.1 物理模型第72-73页
        5.1.2 数值模拟方案第73-74页
        5.1.3 网格划分第74-75页
    5.2 数值模拟验证第75-77页
        5.2.1 网格无关性验证第75-76页
        5.2.2 数值模拟验证第76-77页
    5.3 高度差对流场的影响第77-80页
    5.4 高度差对颗粒分布的影响第80-81页
    5.5 高度差对磨损的影响第81-86页
        5.5.1 下游下表面磨损第81-84页
        5.5.2 凹槽后壁面磨损第84-86页
    5.6 本章小结第86-88页
6 凹槽结构磨损的实验研究第88-98页
    6.1 实验平台第88-91页
        6.1.1 管道系统第88-89页
        6.1.2 高速摄像测试装置第89-91页
        6.1.3 表面形貌测试装置第91页
    6.2 实验设置第91-93页
        6.2.1 实验对象第91-93页
        6.2.2 实验条件第93页
    6.3 实验结果第93-97页
        6.3.1 高度差对凹槽结构内部颗粒分布的影响第93-95页
        6.3.2 凹槽结构磨损分布第95-96页
        6.3.3 高度差对磨损的影响第96-97页
    6.4 本章小结第97-98页
7 总结与展望第98-102页
    7.1 论文总结第98-100页
    7.2 研究展望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11页
附录一第111-115页
附录二第115-11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及荣誉第116-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杭州海相软土的固化及其理论研究
下一篇:中国医疗信任的危机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