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3-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14-16页 |
1.3 本文的特色及存在的不足 | 第16-17页 |
1.3.1 本文的特色 | 第16页 |
1.3.2 存在的不足 | 第16-17页 |
2. “两化”互动发展与金融发展相关理论回顾与分析 | 第17-37页 |
2.1 工业化的相关理论回顾 | 第17-24页 |
2.1.1 工业化的定义 | 第17-18页 |
2.1.2 工业化的一般理论 | 第18-20页 |
2.1.3 工业化阶段划分理论 | 第20-21页 |
2.1.4 工业化的标准 | 第21-24页 |
2.2 城镇化的相关理论回顾 | 第24-29页 |
2.2.1 城镇化的涵义 | 第24-25页 |
2.2.2 城镇化的内容 | 第25-29页 |
2.3 金融发展理论 | 第29-34页 |
2.3.1 金融结构论 | 第29-30页 |
2.3.2 金融抑制论 | 第30-32页 |
2.3.3 金融功能论 | 第32-34页 |
2.4 工业化城镇化与金融发展的作用机制 | 第34-37页 |
2.4.1 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机制 | 第34页 |
2.4.2 金融发展对工业化城镇化的推动作用 | 第34-37页 |
3. 四川“两化”互动与金融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37-54页 |
3.1 四川城市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37-41页 |
3.1.1 四川城镇化现状 | 第37-40页 |
3.1.2 问题分析 | 第40-41页 |
3.2 四川工业发展现状及分析 | 第41-45页 |
3.2.1 四川省工业化发展历程 | 第41-42页 |
3.2.2 四川工业化发展现状 | 第42-43页 |
3.2.3 四川省工业化发展特征 | 第43-45页 |
3.3 四川金融发展历程和现状 | 第45-51页 |
3.3.1 四川省金融发展总量分析 | 第45-48页 |
3.3.2 四川金融发展效率分析 | 第48-49页 |
3.3.3 四川金融发展结构分析 | 第49-51页 |
3.4 四川“两化”互动与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51-54页 |
3.4.1 对金融支持工业化城镇化认识不足,金融发展缺乏战略眼光 | 第51-52页 |
3.4.2 金融供给总量不足,资金供求缺口明显 | 第52页 |
3.4.3 金融支持手段单一,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 | 第52页 |
3.4.4 城镇化融资格局存在隐忧,财税体制亟待规整 | 第52-53页 |
3.4.5 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问题突出 | 第53-54页 |
4. 工业化城镇化与金融发展实证分析 | 第54-68页 |
4.1 变量的选取 | 第54-55页 |
4.2 数据的来源 | 第55页 |
4.3 PANEL DATA模型 | 第55-59页 |
4.3.1 Panel Data模型的基本类型 | 第56-57页 |
4.3.2 Panel Data模型的选择 | 第57-59页 |
4.3.3 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 | 第59页 |
4.4 模型的选择和建立 | 第59-64页 |
4.4.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60页 |
4.4.2 模型的选取 | 第60-64页 |
4.4.3 模型的建立 | 第64页 |
4.5 PANEL DATA模型实证结果 | 第64-66页 |
4.5.1 以工业化率(INDit)为被解释变量 | 第64-65页 |
4.5.2 以城镇化率(URBit)为被解释变量 | 第65-66页 |
4.6 实证结论分析 | 第66-68页 |
5. 加快推进四川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中的金融支持对策建议 | 第68-72页 |
5.1 坚定不移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 | 第68-69页 |
5.2 加快推进中小城市金融发展,构建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 | 第69页 |
5.3 发挥金融机构作用,合理利用和发展政府投资公司 | 第69-70页 |
5.4 积极推动金融创新 | 第70页 |
5.5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后记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