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6-9页 |
导论 | 第9-11页 |
第一章 中小企业的界定、特征 | 第11-15页 |
第一节 中小企业界定 | 第11-13页 |
第二节 中小企业的特征 | 第13-15页 |
一、规模小、投资少 | 第13页 |
二、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 | 第13页 |
三、经营灵活和应变能力强 | 第13-14页 |
四、本地化倾向 | 第14页 |
五、资金薄弱,技术构成低,人才短缺,抵御风险的能力不足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和融资难的一般原因 | 第15-23页 |
第一节 解决融资难的必要性 | 第15-17页 |
一、是扩大生产规模的需要 | 第15页 |
二、是改变经营方式的需要 | 第15-16页 |
三、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 | 第17-20页 |
一、内源融资状况 | 第17-18页 |
二、间接融资状况 | 第18-19页 |
三、直接融资状况 | 第19页 |
四、民间融资状况 | 第19-20页 |
第三节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般原因 | 第20-23页 |
一、中小企业自身的局限 | 第20-22页 |
二、金融机构方面的局限 | 第22-23页 |
第三章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法律障碍 | 第23-34页 |
第一节 内源性融资的障碍 | 第24-26页 |
一、折旧率低 | 第24-25页 |
二、中小企业产权主体的不明确 | 第25-26页 |
第二节 间接融资方面的法律障碍 | 第26-31页 |
一、银行业市场准入高,银行业垄断 | 第26-27页 |
二、所有制歧视 | 第27-30页 |
三、关于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法律制度规范的不完善 | 第30-31页 |
第三节 直接融资方面的法律障碍 | 第31-32页 |
一、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门槛定得过高 | 第31页 |
二、债券发行的限制条件相当严苛 | 第31-32页 |
第四节 民间金融缺乏法律制度的规范供给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国外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法律规范经验 | 第34-38页 |
第一节 管理与服务的法制经验 | 第34-36页 |
一、为中小企业融资专门颁布法律 | 第34-35页 |
二、中小企业融资管理机构 | 第35页 |
三、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 第35-36页 |
第二节 直接融资:建立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 第36页 |
第三节 间接融资: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制度 | 第36-37页 |
第四节 民间金融机构纳入法制化 | 第37-38页 |
第五章 法律对策建议 | 第38-42页 |
第一节 中小企业自身制度建设的建议 | 第38页 |
第二节 直接融资的建议: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 | 第38-39页 |
第三节 间接融资的建议 | 第39-41页 |
一、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 第39-40页 |
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 第40页 |
三、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 | 第40-41页 |
第四节 将民间金融纳入法制的轨道 | 第41页 |
第五节 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注释 | 第43-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