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竞业禁止制度的完善
内容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一、竞业禁止基本问题概说 | 第13-20页 |
(一)竞业禁止的定义 | 第13-14页 |
(二)竞业禁止的分类 | 第14-16页 |
1.法定的竞业禁止和约定的竞业禁止 | 第14-15页 |
2.同业的竞业禁止和兼业的竞业禁止 | 第15页 |
3.在职期间的竞业禁止和离职后的竞业禁止 | 第15-16页 |
4.其他分类的竞业禁止 | 第16页 |
(三)竞业禁止的特征 | 第16-18页 |
1.竞业禁止主体的特殊性 | 第16-17页 |
2.竞业禁止的时间的特殊性 | 第17页 |
3.竞业禁止的地域范围的特殊性 | 第17页 |
4.竞业禁止来源的特殊性 | 第17-18页 |
(四)竞业禁止的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1.忠实义务 | 第18页 |
2.诚实信用原则 | 第18-20页 |
二、国外关于竞业禁止的规定和启示 | 第20-26页 |
(一)国外关于竞业禁止的法律规定 | 第20-25页 |
1.美国竞业禁止的法律规定 | 第20-21页 |
2.英国关于劳动者竞业禁止的规定 | 第21-22页 |
(1)在职期间的竞业禁止 | 第21页 |
(2)离职后的竞业禁止 | 第21-22页 |
3.德国竞业禁止的法律规定 | 第22页 |
4.法国竞业禁止的法律规定 | 第22-23页 |
(1)在职期间的竞业禁止 | 第23页 |
(2)离职后的竞业禁止 | 第23页 |
5.瑞士竞业禁止的法律规定 | 第23-24页 |
6.其他国家竞业禁止的法律规定 | 第24-25页 |
(二)国外竞业禁止规定对我国的启示 | 第25-26页 |
1.侧重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 第25页 |
2.判例发挥指导性的作用 | 第25页 |
3.员工须有竞业的行为 | 第25-26页 |
4.经济补偿的双重标准 | 第26页 |
三、我国关于竞业禁止的规定及缺陷 | 第26-29页 |
(一)我国关于竞业禁止的规定 | 第26-28页 |
1.劳动法中的规定 | 第26-27页 |
2.企业法中的规定 | 第27页 |
3.其他行政规章的规定 | 第27-28页 |
(二)我国竞业禁止规定的缺陷 | 第28-29页 |
1.竞业禁止制度的履行主体 | 第28页 |
2.竞业禁止制度的地域规定 | 第28页 |
3.竞业限制制度的经济补偿 | 第28-29页 |
4.员工离职后的期限约定 | 第29页 |
5.违约责任的规定显失公平 | 第29页 |
四、我国竞业禁止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29-36页 |
(一)竞业禁止所保护的对象 | 第30-31页 |
(二)竞业禁止期限的规定 | 第31页 |
(三)竞业禁止的地域范围 | 第31-32页 |
(四)经济补偿的标准 | 第32-33页 |
(五)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的明确 | 第33-34页 |
(六)保密津贴和竞业限制补偿金 | 第34-36页 |
1.支付时间不同 | 第35页 |
2.强制性程度不同 | 第35页 |
3.是否限制劳动者的劳动权不同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