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13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2章 产业投资基金相关理论及发展历程 | 第13-19页 |
2.1 产业投资基金概念及特征 | 第13页 |
2.2 产业投资基金运行机制 | 第13-15页 |
2.2.1 组织形式 | 第13-14页 |
2.2.2 资金来源 | 第14页 |
2.2.3 退出机制 | 第14-15页 |
2.3 国内外产业投资基金发展历程 | 第15-19页 |
第3章 黄河三角洲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环境分析 | 第19-24页 |
3.1 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产生 | 第19页 |
3.2 产业投资基金持续发展的瓶颈 | 第19-20页 |
3.3 政府主导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政治环境 | 第20页 |
3.4 投资基金的生存环境 | 第20-22页 |
3.5 东营地区金融生态环境 | 第22-24页 |
第4章 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模式选择 | 第24-29页 |
4.1 产业投资基金产生发展的经济解释 | 第24-25页 |
4.2 我国法规对产业投资基金的制度规定 | 第25页 |
4.3 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组织形式选择 | 第25-27页 |
4.4 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的模式选择 | 第27-29页 |
第5章 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运行制度设计 | 第29-37页 |
5.1 建立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管理制度 | 第29-31页 |
5.2 建立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激励制度 | 第31-35页 |
5.3 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退出制度借鉴 | 第35-37页 |
第6章 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运行机制保障措施 | 第37-41页 |
6.1 宏观上选择政府参与下的市场主导型模式 | 第37-38页 |
6.2 完善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法律法规环境 | 第38页 |
6.3 培育产业投资基金金融环境 | 第38-39页 |
6.4 创造产业投资基金良好的社会环境 | 第39页 |
6.5 健全产业投资基金中介机构,营造良好的运营环境 | 第39-41页 |
第7章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