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与研究的方法 | 第14-15页 |
一、研究的内容 | 第14-15页 |
二、研究的方法 | 第15页 |
第四节 论文的主要研究特色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贸易融资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概述 | 第16-27页 |
第一节 贸易融资的基本概念 | 第16-18页 |
一、商业银行贸易融资的产生与发展 | 第16-17页 |
二、商业银行贸易融资的概念 | 第17页 |
三、商业银行贸易融资的特点 | 第17-18页 |
第二节 贸易融资理论研究综述 | 第18-27页 |
一、自偿性贸易融资理论 | 第18-20页 |
二、结构性贸易融资理论 | 第20-23页 |
三、供应链融资理论 | 第23-27页 |
第三章 国内贸易融资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27-33页 |
第一节 国内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现状 | 第27-29页 |
第二节 国内商业银行融资业务的发展趋势 | 第29-33页 |
一、贸易融资形式向多样化、复杂化方向发展 | 第30页 |
二、应收账款融资成为主流趋势 | 第30页 |
三、结构性贸易融资开始兴起 | 第30-31页 |
四、银行控制风险手段呈现多样化 | 第31页 |
五、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 第31-33页 |
第四章 重庆银行贸易融资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33-42页 |
第一节 重庆市进出口业务及贸易融资的发展现状 | 第33-34页 |
第二节 重庆银行概况 | 第34-35页 |
第三节 重庆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现状 | 第35-37页 |
一、贸易融资品种不断增加 | 第35-36页 |
二、融资规模逐渐扩大,但增长幅度较小 | 第36页 |
三、贸易融资业务市场份额较小 | 第36-37页 |
第四节 重庆银行贸易融资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 第37-39页 |
一、业务创新速度较慢 | 第37页 |
二、贸易融资仍然采用传统的授信方法 | 第37-38页 |
三、缺乏有效的风险监控措施 | 第38页 |
四、营销手段落后、对象过于集中 | 第38页 |
五、支持技术落后 | 第38-39页 |
六、缺乏专业素质人才 | 第39页 |
第五节 重庆银行发展贸易融资的意义 | 第39-42页 |
一、对改善资产负债管理能产生较好的作用 | 第39-40页 |
二、对提高市场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 | 第40页 |
三、能够促进国际结算业务的发展,有效增加收益率 | 第40页 |
四、对优化资产质量产生积极的作用 | 第40页 |
五、对提高营运实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 第40-41页 |
六、有利于密切银企关系 | 第41-42页 |
第五章 重庆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的对策建议 | 第42-55页 |
第一节 贸易融资经营理念创新 | 第42-43页 |
一、树立"后发优势""多方共赢"的经营理念 | 第42页 |
二、树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经营理念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建立产品、服务创新模式 | 第43-46页 |
一、发展供应链融资业务 | 第43-44页 |
二、发展国内贸易融资业务 | 第44页 |
三、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创新融资产品 | 第44-45页 |
四、开展结构性贸易融资 | 第45-46页 |
第三节 改进贸易融资授信标准和定价机制 | 第46-50页 |
一、融资授信主体分析评估的改进 | 第46-49页 |
二、建立科学的融资风险定价机制 | 第49-50页 |
第四节 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 | 第50-52页 |
一、切实防范企业信用风险 | 第50-51页 |
二、通过产品流程化控制风险 | 第51页 |
三、规范业务规章制度,防范操作风险 | 第51页 |
四、强化贷后管理和风险监控 | 第51-52页 |
第五节 优化营销策略 | 第52-53页 |
一、拓宽营销渠道、实现目标客户多元化 | 第52页 |
二、建立一体化的营销体系 | 第52页 |
三、进行专业化经营 | 第52-53页 |
第六节 加快电子化进程 | 第53页 |
第七节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第53-55页 |
一、通过培训实现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的提升 | 第53页 |
二、通过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的忠诚度 | 第53-5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