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校园网规划与设计的论文背景 | 第9页 |
1.2 校园网的概述 | 第9-10页 |
1.2.1 校园网的特点 | 第9-10页 |
1.2.2 校园网的功能 | 第10页 |
1.3 设计论文思路与工作 | 第10-12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2-13页 |
2 校园网规划与设计的需求分析及建设目标 | 第13-19页 |
2.1 校园网系统设计的需求分析 | 第13-15页 |
2.1.1 学校现状分析 | 第13页 |
2.1.2 网络状况分析 | 第13页 |
2.1.3 用户需求分析 | 第13-15页 |
2.2 校园网系统设计目标 | 第15-16页 |
2.2.1 网络功能目标与要求 | 第15页 |
2.2.2 网络性能目标与要求 | 第15-16页 |
2.3 网络带宽分析 | 第16-1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3 校园网网络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第19-40页 |
3.1 “自顶向下”设计思想 | 第19页 |
3.2 网络系统的三层网络架构 | 第19-21页 |
3.3 校园网系统设计原则 | 第21-26页 |
3.3.1 校园网总体场地规划分布图(总体布线) | 第21-23页 |
3.3.2 校园网总体拓扑设计 | 第23-26页 |
3.4 网络出口设计 | 第26页 |
3.5 冗余机制和负载均衡的设计 | 第26-27页 |
3.5.1 策略路由 | 第26页 |
3.5.2 备份冗余机制 | 第26页 |
3.5.3 负载均衡机制 | 第26-27页 |
3.6 虚拟局域网VLAN规划设计 | 第27页 |
3.7 校园网系统安全设计方案 | 第27-29页 |
3.7.1 校园网的主要安全威胁 | 第27-28页 |
3.7.2 Web安全解决方案设计 | 第28-29页 |
3.8 校园无线网络的设计 | 第29-35页 |
3.8.1 整体无线网络架构 | 第31-32页 |
3.8.2 WLAN热点方案设计 | 第32-35页 |
3.9 校园网IP地址规划方案 | 第35-36页 |
3.10 网络管理系统软件 | 第36-38页 |
3.11 校园网网络应用系统 | 第38-39页 |
3.12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4 校园网系统网络互联技术及设备选型 | 第40-46页 |
4.1 校园网络中的以太网技术 | 第40页 |
4.1.1 快速以太网 | 第40页 |
4.1.2 千兆以太网技术 | 第40页 |
4.1.3 万兆位以太网技术 | 第40页 |
4.2 交换式以太网 | 第40-41页 |
4.3 校园网主干网技术 | 第41页 |
4.4 综合布线系统 | 第41-42页 |
4.5 校园网网络设备选型 | 第42-45页 |
4.5.1 接入路由器选型 | 第42-43页 |
4.5.2 核心层交换机选型 | 第43页 |
4.5.3 汇聚层交换机选型 | 第43页 |
4.5.4 接入层交换机选型 | 第43-44页 |
4.5.5 网络中心机房服务器汇聚交换机S6506 | 第44页 |
4.5.6 服务器组 | 第44-4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5 校园网规划与设计方案实施 | 第46-57页 |
5.1 校园网总体拓扑设计要求和目标 | 第46-47页 |
5.2 学校网络中心机房和网络接入机房 | 第47-49页 |
5.2.1 中心机房主要设备 | 第47-48页 |
5.2.2 安全配置 | 第48-49页 |
5.3 学校主楼教学点及行政办公区 | 第49-50页 |
5.3.1 学校主楼教学点及行政办公区的设备 | 第49-50页 |
5.3.2 安全配置 | 第50页 |
5.4 学校图书馆 | 第50-51页 |
5.4.1 学校图书馆设备 | 第50页 |
5.4.2 安全配置 | 第50-51页 |
5.5 学校主要教学点 | 第51-52页 |
5.5.1 学校主要教学点设备 | 第51-52页 |
5.5.2 安全配置 | 第52页 |
5.6 学校学生宿舍及教职工研究生单元 | 第52-53页 |
5.6.1 学生宿舍及教职工研究生单元网络设备 | 第52-53页 |
5.6.2 安全配置 | 第53页 |
5.7 学校综合实验楼 | 第53-54页 |
5.7.1 综合实验楼网络设备 | 第53-54页 |
5.7.2 安全配置 | 第54页 |
5.8 学校计算机中心实验室 | 第54-56页 |
5.8.1 计算机中心实验室设备 | 第55页 |
5.8.2 安全配置 | 第55-56页 |
5.9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