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生物质炭对底泥吸附镉和磺胺甲恶唑的影响

致谢第6-7页
目录第7-9页
主要缩略词表第9-10页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26页
    1.1 底泥污染现状第14-18页
        1.1.1 底泥特性第14页
        1.1.2 底泥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第14-16页
        1.1.3 水体抗生素污染的研究现状第16-18页
        1.1.4 底泥复合污染物的研究现状第18页
    1.2 污染物在水体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特点第18-21页
        1.2.1 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特点第19页
        1.2.2 抗生素的迁移转化特点第19-20页
        1.2.3 污染物在复合污染条件下的迁移转化研究第20-21页
    1.3 底泥修复方法第21-23页
        1.3.1 异位修复技术第21-22页
        1.3.2 原位修复技术第22页
        1.3.3 生物质炭的吸附特征第22-23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第23-26页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3-24页
        1.4.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4-26页
第二章 底泥对重金属镉的吸附解吸第26-35页
    2.1 引言第26-27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7-29页
        2.2.1 底泥和试剂第27页
        2.2.2 吸附实验第27-28页
        2.2.3 吸附等温模型第28-29页
        2.2.4 数据分析第29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9-34页
        2.3.1 底泥对镉的吸附等温特性第29-30页
        2.3.2 有机质对底泥吸附解吸镉的影响第30-31页
        2.3.3 溶液pH对底泥吸附解吸镉的影响第31-32页
        2.3.4 复合条件下磺胺甲恶唑对底泥吸附解吸镉的影响第32-34页
    2.4 结论第34-35页
第三章 两种生物质炭对镉和磺胺甲恶唑的吸附第35-51页
    3.1 引言第35-36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6-38页
        3.2.1 材料准备和化学试剂第36-37页
        3.2.2 吸附试验第37-38页
        3.2.3 分析方法第38页
        3.2.4 数据分析第38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8-49页
        3.3.1 生物质炭的性质第38-41页
        3.3.2 两种生物质炭对镉和磺胺甲恶唑的吸附等温特性第41-44页
            3.3.2.1 两种生物质炭对镉的吸附等温特性第41-42页
            3.3.2.2 两种生物质炭对磺胺甲恶唑的吸附等温特性第42-44页
        3.3.3 温度对生物质炭吸附镉和磺胺甲恶唑的影响第44-46页
        3.3.4 生物质炭粒径对生物质炭吸附镉和磺胺甲恶唑的影响第46-47页
        3.3.5 溶液pH对生物质炭吸附镉和磺胺甲恶唑的影响第47-49页
    3.4 结论第49-51页
第四章 底泥添加生物质炭对镉和磺胺甲恶唑的固定能力第51-58页
    4.1 引言第51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51-52页
        4.2.1 底泥和生物质炭样品准备第51页
        4.2.2 吸附试验第51-52页
        4.2.3 连续淋洗实验第52页
        4.2.4 分析方法第52页
        4.2.5 数据分析第52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2-56页
        4.3.1 生物质炭不同比例对底泥吸附解吸镉和磺胺甲恶唑的影响第52-54页
        4.3.2 底泥添加一定比例生物质炭对低中高浓度的重金属和磺胺甲恶唑的固定能力第54-55页
        4.3.3 连续淋洗法研究生物质炭对底泥中污染物的固定能力第55-56页
    4.5 结论第56-58页
第五章 综合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5.1 主要结论第58页
    5.2 创新点第58-59页
    5.3 研究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71页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用猪场沼液养殖微藻连续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下一篇:基于Haddon模型的我国海上溢油事件应急管理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