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制备及其抗血栓活性的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前言 | 第13-28页 |
1.1 萱藻研究概况 | 第13-16页 |
1.1.1 植物学性状研究 | 第13-14页 |
1.1.2 萱藻资源分布 | 第14页 |
1.1.3 萱藻的营养成分 | 第14-15页 |
1.1.4 萱藻的应用价值 | 第15-16页 |
1.2 萱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的研究概况 | 第16-24页 |
1.2.1 萱藻岩藻聚糖糖硫酸酯的提取与纯化 | 第16-18页 |
1.2.2 岩藻聚糖硫酸酯的组成及结构研究 | 第18-20页 |
1.2.3 岩藻聚糖硫酸酯的生理活性 | 第20-24页 |
1.3 血栓疾病的概述 | 第24-26页 |
1.3.1 血栓形成机理 | 第24页 |
1.3.2 抗栓药物的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1.4 课题研究意义 | 第26-27页 |
1.5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2 萱藻基本组分分析 | 第28-34页 |
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28-29页 |
2.1.1 材料 | 第28页 |
2.1.2 试剂 | 第28页 |
2.1.3 仪器 | 第28-2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2.2.1 萱藻基本组分分析 | 第29-30页 |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0-33页 |
2.3.1 萱藻基本组分分析 | 第30-33页 |
2.4 讨论 | 第33-34页 |
3 萱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提取及分级纯化 | 第34-50页 |
3.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34-35页 |
3.1.1 材料 | 第34页 |
3.1.2 试剂 | 第34-35页 |
3.1.3 仪器 | 第35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5-40页 |
3.2.1 岩藻聚糖硫酸酯粗糖的提取 | 第35-36页 |
3.2.2 阴离子交换色谱分级纯化 | 第36页 |
3.2.3 总糖含量的测定 | 第36-37页 |
3.2.4 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 第37页 |
3.2.5 硫酸根含量的测定 | 第37-38页 |
3.2.6 糖醛酸含量的测定 | 第38-39页 |
3.2.7 单糖组成检测 | 第39-40页 |
3.2.8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0页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0-49页 |
3.3.1 岩藻聚糖硫酸酯的线性洗脱 | 第40-42页 |
3.3.2 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梯度洗脱 | 第42-43页 |
3.3.3 不同级别岩藻聚糖硫酸酯的组成比较 | 第43-49页 |
3.4 讨论 | 第49-50页 |
4 萱藻岩藻聚糖硫酸酯抗血栓活性的研究 | 第50-56页 |
4.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50-51页 |
4.1.1 材料 | 第50页 |
4.1.2 试剂 | 第50页 |
4.1.3 仪器 | 第50-51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4.2.1 试剂配制 | 第51页 |
4.2.2 实验步骤 | 第51-52页 |
4.2.3 统计学分析 | 第52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2-54页 |
4.4 讨论 | 第54-56页 |
5 萱藻岩藻聚糖硫酸酯对大鼠凝血系统的影响 | 第56-62页 |
5.1 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57-58页 |
5.1.1 材料 | 第57页 |
5.1.2 试剂 | 第57页 |
5.1.3 仪器 | 第57-58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58页 |
5.2.1 试剂配制 | 第58页 |
5.2.2 实验步骤 | 第58页 |
5.2.3 统计学分析 | 第58页 |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8-60页 |
5.4 讨论 | 第60-62页 |
总结 | 第62-64页 |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附录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个人简历 | 第73页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