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戏剧艺术论文--中国戏剧艺术论文--地方剧艺术论文

守护传统,回归乡土——民族文化瑰宝:秀山花灯的传承、衍变与展望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秀山花灯的传承情况第9-21页
 第一节 秀山花灯的源流第9-12页
  1、有花亦有灯第10页
  2、秀山花灯的起源第10-12页
 第二节 秀山花灯的演出程序第12-13页
  1、设灯堂第12页
  2、跳灯第12页
  3、辞灯第12-13页
 第三节 秀山花灯的表演形式第13-15页
  1、高台花灯第13页
  2、花灯二人转第13页
  3、花灯群舞第13-14页
  4、双花灯第14页
  5、花灯戏或花灯剧第14-15页
 第四节 秀山花灯的流派第15-18页
  1、龙池地区第15-16页
  2、溶溪地区第16页
  3、龙凤地区第16-17页
  4、峻岭地区第17页
  5、梅江地区第17-18页
  6、洪安地区第18页
 第五节 秀山花灯音乐的类型第18-21页
  1、正调第18-19页
  2、小调第19-20页
  3、灯调第20-21页
第二章 秀山花灯音乐的衍变第21-46页
 第一节 秀山花灯音乐曲调的最初情况第22-23页
 第二节 最初黄杨扁担的唱法是由哪里而来第23-25页
  1、严思和演唱的版本、流行于玉屏乡第23页
  2、萧家华演唱的版本、林祖炎先生记谱第23-24页
  3、符庆和演唱,曾庆铣记谱第24页
  4、安大学演唱、苏汗兴记谱第24页
  5、茅坡花灯班演唱,向菊瑛记谱第24-25页
 第三节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唱法、伴奏上的变化第25-46页
  1、原谱《黄杨扁担》音乐的整体性第25-26页
  2、不同变体的《黄杨扁担》的作品风格、形式上的变化第26-46页
第三章 秀山花灯在不同阶段性发展中音乐形式的变革第46-52页
 第一节 秀山花灯的创新第46-49页
  1、新时期花灯音乐的变化第46-47页
  2、表演形式的变化第47-48页
  3、伴奏乐器的增加与改变第48页
  4、在发掘整理过程中思路的不断创新第48-49页
 第二节 秀山花灯表演的新发展第49-52页
  1、花灯班在创新中对花灯音乐曲调的改变第49页
  2、角色装扮,道具的改变第49-50页
  3、新的花灯音乐,舞蹈因素的强化---“花灯舞蹈的新发展”第50-52页
第四章 商业因素对秀山花灯续替发展的作用第52-59页
 第一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秀山花灯,它的生存状态是怎样的第52-54页
  1、海洋乡小坪村花灯班第53页
  2、溶溪八卦村花灯班第53页
  3、隘口镇凉桥村花灯班第53页
  4、兰桥镇新华村花灯班第53-54页
  5、清溪镇下衙村花灯班第54页
 第二节 市场经济下商业因素渗入后秀山花灯的“得失”第54-59页
  1、商业因素加入后的“得”第54-55页
  2、商业因素加入后的“失”第55-57页
  3、“不变应万变”-----亟待秀山花灯面对挑战作出应战第57-59页
第五章 秀山花灯目前的形式和对未来的展望第59-64页
 第一节 目前的形式第59-61页
  1、花灯艺术专业队伍后继乏人第59页
  2、花灯艺术普及力度不够第59-60页
  3、花灯文化设施损毁较为严重第60页
  4、县财政困难,编导人员严重缺乏第60-61页
 第二节 未来的展望第61-64页
  1、花灯艺术精品化第61页
  2、花灯艺术普及化第61-62页
  3、花灯艺术课堂化第62-64页
第六章 秀山花灯带给我们的启示第64-68页
 第一节 关注与保护地方性的民族民间戏曲第64-65页
 第二节 抢救、传承、恢复、民族民间艺术,迫在眉睫第65-66页
 第三节 发扬、振兴、创作民间文化传统,任重道远第66-68页
结语第68-70页
参考资料及文献第70-72页
致谢第72-73页
研究生期间成果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宁浩电影的后现代影像审美风格透析
下一篇:21世纪台湾电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