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9-16页 |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1.1.1 所选论文的题目及论文选题来源 | 第9页 |
| 1.1.2 所选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1.2.1 学术界研究总体现状 | 第10-11页 |
| 1.2.2 主要研究成果 | 第11-13页 |
| 1.2.3 现有研究的不足 | 第13-14页 |
|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14-16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1.3.2 创新点 | 第14-16页 |
| 第2章 武汉市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发展状况 | 第16-26页 |
| 2.1 近年来武汉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概况 | 第16-19页 |
| 2.1.1 近年来武汉市经济发展状况 | 第16-17页 |
| 2.1.2 近年来武汉市新经济组织发展状况 | 第17-19页 |
| 2.2 近年来武汉市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概况 | 第19-26页 |
| 2.2.1 武汉市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内涵 | 第19页 |
| 2.2.2 武汉市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主要来源 | 第19-22页 |
| 2.2.3 武汉市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现状 | 第22-24页 |
| 2.2.4 武汉市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特征 | 第24-26页 |
| 第3章 武汉市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政治参与现状研究 | 第26-42页 |
| 3.1 政治参与的含义 | 第26-29页 |
| 3.1.1 国外关于政治参与的定义 | 第26-28页 |
| 3.1.2 国内传统意义上关于政治参与的定义 | 第28-29页 |
| 3.1.3 本文拟采取的政治参与定义 | 第29页 |
| 3.2 武汉市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政治参与现状 | 第29-36页 |
| 3.2.1 武汉市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政治参与意识的形成及原因 | 第29-30页 |
| 3.2.2 武汉市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政治参与的动机 | 第30-31页 |
| 3.2.3 武汉市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政治参与的主要途径 | 第31-33页 |
| 3.2.4 武汉市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政治参与的类型 | 第33-35页 |
| 3.2.5 武汉市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政治参与的特点 | 第35-36页 |
| 3.3 武汉市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政治参与的作用 | 第36-42页 |
| 3.3.1 武汉市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政治参与的经济作用 | 第36-37页 |
| 3.3.2 武汉市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政治参与的政治作用 | 第37-38页 |
| 3.3.3 武汉市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政治参与的文化作用 | 第38-40页 |
| 3.3.4 武汉市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政治参与的社会作用 | 第40-42页 |
| 第4章 武汉市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政治参与的主要经验、问题和对策 | 第42-55页 |
| 4.1 武汉市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政治参与的主要经验 | 第42-43页 |
| 4.2 武汉市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 | 第43-48页 |
| 4.2.1 社会传统思维对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政治参与的理解误区 | 第43-44页 |
| 4.2.2 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自身对政治参与存在的理解误区 | 第44-45页 |
| 4.2.3 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共同阶层意识对其政治参与的影响 | 第45-46页 |
| 4.2.4 武汉市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政治参与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 第46-48页 |
| 4.3 解决武汉市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政治参与问题的对策 | 第48-55页 |
| 4.3.1 保障非公经济组织权益,促进新社会阶层队伍发展 | 第48-49页 |
| 4.3.2 加强武汉市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 第49-50页 |
| 4.3.3 拓宽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政治参与渠道 | 第50-51页 |
| 4.3.4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促进社团组织发展 | 第51-52页 |
| 4.3.5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做好统一战线工作 | 第52-55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