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构成三要件与四要件的比较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页 |
一、三阶层与四要件说的概述 | 第10-12页 |
(一)犯罪构成的概述 | 第10-11页 |
1、犯罪构成的概念与犯罪构成理论的概念 | 第10-11页 |
2、犯罪构成的作用及地位 | 第11页 |
(二)四要件说与三阶层的概述 | 第11-12页 |
1、四要件说的概述 | 第11-12页 |
2、三阶层的概述 | 第12页 |
二、三阶层的弊端与四要件说的合理性 | 第12-20页 |
(一)国内学者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维持派 | 第12-13页 |
2、改良派 | 第13-14页 |
3、重构派 | 第14-16页 |
(二)三阶层的弊端 | 第16-18页 |
1、三阶层理论体系的复杂化 | 第16页 |
2、故意和过失体系问题模糊不清 | 第16-17页 |
3、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不一致 | 第17页 |
4、理论体系抽象化 | 第17-18页 |
(三)四要件说的合理性 | 第18-20页 |
1、运用中的简洁性 | 第18页 |
2、平面式的自由逻辑性 | 第18页 |
3、行为论与犯罪论的结合 | 第18-19页 |
4、理论体系合理性 | 第19页 |
5、本土文化的适应力 | 第19-20页 |
6、司法实践领域的适应性 | 第20页 |
三、坚持且完善四要件的必要性与路径 | 第20-27页 |
(一)坚持四要件的科学性 | 第20-21页 |
(二)完善四要件的必要性 | 第21-25页 |
1、罪与非罪认定标准混乱 | 第21-22页 |
2、判断过程缺乏层次性 | 第22页 |
3、对保障人权的能力消减 | 第22-23页 |
4、只反映定罪结果,不反映定罪过程 | 第23-24页 |
5、理论体系是封闭的,难以实现控辩统一 | 第24-25页 |
(三)完善路径之期待可能性补全 | 第25-27页 |
1、补全路径之期待可能性 | 第25-26页 |
2、补全路径之违法性阻却事由 | 第26-27页 |
结语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1页 |
致谢 | 第31-32页 |
个人简历 | 第32-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