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一、 绪论 | 第8-13页 |
| (一) 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8-9页 |
| 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 (二) 伦理问题在纪录片创作中的重要性 | 第9-10页 |
| (三) 不同类型纪录片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之间的关系 | 第10-13页 |
| 1. 弗拉哈迪倡导的交友拍摄方法,即“参与的观察”的手法 | 第10页 |
| 2. 德鲁小组的旁观式记录方法 | 第10-11页 |
| 3. 让·鲁什的互动拍摄方法 | 第11页 |
| 4. 新现实主义的拍摄方式 | 第11-13页 |
| 二、 纪录片制作者的道德边界 | 第13-15页 |
| (一) 纪录片创作的道德底线 | 第13-14页 |
| 1. 自我的限度 | 第13页 |
| 2. 纪录片拍摄的底线 | 第13-14页 |
| (二) 纪录片创作涉及隐私与隐私权问题 | 第14-15页 |
| 三、 纪录片拍摄者与被拍摄者的道德关系 | 第15-21页 |
| (一) 拍摄者与被拍摄者的关系 | 第15-16页 |
| (二) 拍摄者与被拍摄者的伦理关系 | 第16-17页 |
| (三) 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之间的伦理关系的理论支撑 | 第17-18页 |
| (四) 拍摄者与被拍摄者的关系对纪录片创作的影响 | 第18-19页 |
| 1. 创作者与被拍摄者的同构关系 | 第18页 |
| 2. 创作者与被拍摄者的平行关系 | 第18-19页 |
| 3. 创作者与被拍摄者的顺迎关系 | 第19页 |
| (五) 纪录片的人文关怀与本文视角 | 第19-21页 |
| 1. 人文主义 | 第19-20页 |
| 2. 人文关怀 | 第20-21页 |
| 四、 纪录片拍摄者与被拍摄者的权利意识 | 第21-26页 |
| (一) 纪录片中的政治问题 | 第21页 |
| (二) 拍摄者对被拍摄者的介入和控制 | 第21-22页 |
| (三) 纪录片创作过程中对被拍摄者的伤害问题 | 第22-24页 |
| 1. 镜头暴力对被拍摄者心理的伤害 | 第22页 |
| 2. 拍摄过程中由于导演需要而对被拍摄者产生的肉体伤害 | 第22-23页 |
| 3. 对被拍摄者尊严的伤害 | 第23页 |
| 4. 对被拍摄者民俗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的伤害 | 第23页 |
| 5. 对被拍摄者隐私权的伤害 | 第23-24页 |
| 6. 视觉暴力对观众的伤害 | 第24页 |
| (四) 纪录片制作者如何减少对被拍摄者的伤害 | 第24-26页 |
| 1. 应该尊重他人的隐私 | 第24-25页 |
| 2. 减少对他人隐私的伤害 | 第25-26页 |
| 结论 | 第26-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27-29页 |
| 致谢 | 第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