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入户盗窃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 入户盗窃的概念界定 | 第12-16页 |
(一) “户”的含义考察 | 第12-13页 |
(二) “入”的含义考察 | 第13-14页 |
(三) “入户盗窃”的界定 | 第14-16页 |
二、 入户盗窃的刑事立法规制 | 第16-20页 |
(一) 入户盗窃的域外刑事立法概览 | 第16-17页 |
(二) 我国对入户盗窃的刑事立法 | 第17-18页 |
(三) 入户盗窃的比较法视角 | 第18-20页 |
三、 入户盗窃的犯罪构成 | 第20-26页 |
(一) 入户盗窃的客体 | 第20-21页 |
(二) 入户盗窃的客观方面 | 第21-22页 |
(三) 入户盗窃的主体 | 第22-24页 |
(四) 入户盗窃的主观方面 | 第24-26页 |
四、 入户盗窃的犯罪形态 | 第26-30页 |
(一)入户盗窃的既遂形态 | 第26-27页 |
(二)入户盗窃的预备形态 | 第27-28页 |
(三)入户盗窃的未遂形态 | 第28页 |
(四)入户盗窃的中止形态 | 第28-30页 |
五、 入户盗窃的刑事司法认定 | 第30-33页 |
(一) 与携带凶器盗窃行为并存时的刑事司法认定 | 第30-31页 |
(二) 与非法侵入住宅罪竞合时的刑事司法认定 | 第31-32页 |
(三) 入户盗窃犯罪转化为抢劫罪的刑事司法认定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