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9-12页 |
CONTENTS | 第12-1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绪论 | 第18-36页 |
2.1 印染废水概述 | 第18-20页 |
2.1.1 废水来源 | 第18-19页 |
2.1.2 废水特点 | 第19-20页 |
2.1.3 废水危害 | 第20页 |
2.2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现状 | 第20-25页 |
2.2.1 物理技术 | 第21页 |
2.2.2 生物技术 | 第21-22页 |
2.2.3 化学技术 | 第22-23页 |
2.2.4 膜分离技术 | 第23-25页 |
2.3 微滤概述 | 第25-29页 |
2.3.1 微滤工作原理 | 第25页 |
2.3.2 膜组件的类型及其特点 | 第25-27页 |
2.3.3 膜污染及清洗 | 第27-29页 |
2.3.4 深度处理废水的微滤应用 | 第29页 |
2.4 反渗透概述 | 第29-33页 |
2.4.1 反渗透原理 | 第31页 |
2.4.2 膜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 第31-32页 |
2.4.3 膜污染及清洗 | 第32-33页 |
2.4.4 深度处理废水的反渗透应用 | 第33页 |
2.5 印染废水回用水水质标准 | 第33-34页 |
2.6 本文研究目的内容及创新性 | 第34-36页 |
2.6.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4页 |
2.6.2 研究内容 | 第34-35页 |
2.6.3 课题创新性 | 第35-36页 |
第三章 试验研究及分析方法 | 第36-47页 |
3.1 试验试剂 | 第36页 |
3.2 试验仪器 | 第36-38页 |
3.3 试验水样及膜材料 | 第38-39页 |
3.3.1 试验水样 | 第38页 |
3.3.2 试验膜材料 | 第38-39页 |
3.4 试验一体化装置 | 第39-42页 |
3.5 分析项目和检测方法 | 第42-46页 |
3.5.1 CODcr测定方法 | 第43页 |
3.5.2 NH_3-N测定方法 | 第43-44页 |
3.5.3 硬度(以CaCO_3计)、Cr~(6+)测定方法 | 第44-45页 |
3.5.4 阴离子测定方法 | 第45页 |
3.5.5 其他污染物指标测定方法 | 第45-46页 |
3.6 数据预处理 | 第46-47页 |
第四章 MF-RO深度处理试验条件优化 | 第47-57页 |
4.1 影响因子筛分 | 第47页 |
4.2 试验方案设计 | 第47页 |
4.3 试验结论与结果分析 | 第47-53页 |
4.3.1 正交试验 | 第47-50页 |
4.3.2 单因素影响试验 | 第50-53页 |
4.3.2.1 操作压力的影响 | 第50-51页 |
4.3.2.2 温度的影响 | 第51页 |
4.3.2.3 pH的影响 | 第51-52页 |
4.3.2.4 回收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4.4 优化条件处理含盐模拟废水 | 第53-56页 |
4.4.1 同种浓度的NaCl、Na2_SO_4试验研究 | 第54页 |
4.4.2 不同浓度的NaCl试验研究 | 第54-55页 |
4.4.3 不同浓度的Na_2SO_4试验研究 | 第55-56页 |
4.5 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MF-RO深度处理实际废水 | 第57-61页 |
5.1 微滤处理效果 | 第57-58页 |
5.2 反渗透处理效果 | 第58-60页 |
5.3 MF-RO深度处理实际废水产水水质及效果 | 第60-61页 |
第六章 反渗透膜污染及清洗研究 | 第61-67页 |
6.1 膜污染文献分析 | 第61-62页 |
6.1.1 膜污染的类型 | 第61-62页 |
6.1.2 膜污染的分析技术 | 第62页 |
6.2 膜清洗试验研究 | 第62-66页 |
6.2.1 膜通量 | 第62-63页 |
6.2.2 膜清洗 | 第63页 |
6.2.3 物理清洗效果分析 | 第63-64页 |
6.2.4 化学清洗效果分析 | 第64-66页 |
6.3 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