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导论 | 第8-15页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四)创新之处与存在的不足 | 第13-15页 |
一、概念及理论支持 | 第15-25页 |
(一)产学研合作 | 第15-17页 |
(二)产学研合作的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三)产学研合作中的“政府角色-职能-工具”的框架 | 第23-25页 |
二、苏州工业园区产学研发展情况和政府作用 | 第25-38页 |
(一)苏州工业园区产学研背景概述 | 第25-28页 |
(二)苏州工业园区产学研各主体合作利益分析 | 第28-29页 |
(三)苏州工业园区产学研合作中政府的定位及作用 | 第29-30页 |
(四)苏州工业园区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探索” | 第30-38页 |
三、苏州工业园区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不足 | 第38-43页 |
(一)信用评价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 第38-40页 |
(二)未充分启动科技中介,尤其是民营科技中介机构 | 第40-41页 |
(三)科技平台资源库有待进一步完善 | 第41-42页 |
(四)产学研对接活动数量多,但多流于形式 | 第42-43页 |
四、苏州工业园区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存在不足的原因 | 第43-46页 |
(一)企业科技活动信息挖掘难度大,信用数据部门联动机制有待建立 | 第43页 |
(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尚未完善,政府职能有待进一步转变 | 第43-44页 |
(三) 科技成果、仪器设备的管理和共享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 第44-45页 |
(四)政府职能过强 | 第45-46页 |
五、国内外政府参与产学研合作的情况与经验借鉴 | 第46-53页 |
(一)英国政府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实践 | 第46-48页 |
(二)以台湾工研院为例的台湾地方政府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实践 | 第48-49页 |
(三)以中关村为例的北京政府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实践 | 第49-51页 |
(四)国内外政府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经验借鉴与思考 | 第51-53页 |
六、优化苏州工业园区政府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对策思考 | 第53-57页 |
(一)整合区域产学研仪器和成果资源,加强合作信息平台建设 | 第53-54页 |
(二)完善科技中介组织体系建设,鼓励民营科技中介的发展 | 第54页 |
(三)规范政府服务职能 | 第54-55页 |
(四)将产学研合作等科技活动信息纳入信用体系建设 | 第55页 |
(五)设立行业专家委员会,建立科学成果的评价机制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