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问题提出 | 第16-17页 |
1.3 研究创新 | 第17-18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8-21页 |
第二章 供应链视角的营运资金管理理念与策略 | 第21-43页 |
2.1 供应链视角的营运资金管理内涵 | 第21-22页 |
2.2 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现状 | 第22-35页 |
2.2.1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现状 | 第23-27页 |
2.2.2 供应链融资管理研究现状 | 第27-34页 |
2.2.3 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现状 | 第34-35页 |
2.3 供应链视角的营运资金管理理念 | 第35-36页 |
2.4 供应链视角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 | 第36-41页 |
2.4.1 供应链业务流程对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分析 | 第36-40页 |
2.4.2 供应链视角的营运资金管理措施分析 | 第40-4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营运资金集成管理优化策略 | 第43-62页 |
3.1 问题提出 | 第43-44页 |
3.2 模型描述与构建 | 第44-51页 |
3.2.1 无期权采购和预售 | 第46-47页 |
3.2.2 期权采购模型 | 第47-48页 |
3.2.3 预售策略模型 | 第48-51页 |
3.3 最优解分析 | 第51-56页 |
3.4 数值分析 | 第56-6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考虑商业信用融资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 | 第62-84页 |
4.1 问题提出 | 第62-63页 |
4.2 两阶段供应链信用融资策略 | 第63-73页 |
4.2.1 决策时序 | 第63-64页 |
4.2.2 符号定义及模型假设 | 第64-65页 |
4.2.3 银行的最优决策 | 第65-67页 |
4.2.4 零售商的最优决策 | 第67-72页 |
4.2.5 算例分析 | 第72-73页 |
4.3 三阶段供应链信用融资策略 | 第73-82页 |
4.3.1 决策时序 | 第73-74页 |
4.3.2 符号定义 | 第74-75页 |
4.3.3 银行的最优决策 | 第75-77页 |
4.3.4 零售商的最优决策 | 第77-81页 |
4.3.5 供应商的最优决策 | 第81-8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五章 考虑风险态度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 | 第84-102页 |
5.1 问题提出 | 第84-85页 |
5.2 模型描述 | 第85-86页 |
5.3 零售商最优决策分析 | 第86-94页 |
5.4 供应商最优决策分析 | 第94-10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六章 零售商主导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 | 第102-113页 |
6.1 问题提出 | 第102-103页 |
6.2 模型构建 | 第103-105页 |
6.2.1 决策时序 | 第103-104页 |
6.2.2 符号界定 | 第104-105页 |
6.3 零售商-供应商模式(内部融资模式) | 第105-107页 |
6.3.1 供应商最优决策 | 第105-106页 |
6.3.2 零售商最优决策 | 第106-107页 |
6.4 零售商-银行-供应商模式(外部融资模式) | 第107-111页 |
6.4.1 银行最优决策 | 第108-109页 |
6.4.2 供应商最优决策 | 第109页 |
6.4.3 零售商最优决策 | 第109-111页 |
6.5 内外部融资模式对比分析 | 第111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第七章 基于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实证研究 | 第113-143页 |
7.1 问题提出 | 第113-114页 |
7.2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 第114-118页 |
7.2.1 理论分析 | 第114-116页 |
7.2.2 研究假设 | 第116-118页 |
7.3 研究设计 | 第118-125页 |
7.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118-119页 |
7.3.2 变量选取 | 第119-124页 |
7.3.3 模型构建 | 第124-125页 |
7.4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第125-142页 |
7.4.1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25-130页 |
7.4.2 相关性分析 | 第130-137页 |
7.4.3 多元回归分析 | 第137-140页 |
7.4.4 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检验 | 第140-142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42-143页 |
第八章 结束语 | 第143-148页 |
8.1 全文总结 | 第143-146页 |
8.2 研究展望 | 第146-148页 |
致谢 | 第148-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149-16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