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1.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0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1.4 本文研究思路 | 第13-17页 |
| 1.4.1 关于研究对象的说明 | 第13-15页 |
| 1.4.2 研究难点 | 第15页 |
| 1.4.3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1.4.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 第2章 文学作品、民间艺术和传统思想学说中的莲花 | 第17-24页 |
| 2.1 文学作品中的莲花 | 第17-19页 |
| 2.2 民间艺术中的莲花 | 第19-22页 |
| 2.3 传统思想学说中的莲花 | 第22-24页 |
| 第3章 莲花纹样的佛教内涵 | 第24-32页 |
| 3.1 佛教传说中的莲花 | 第24-25页 |
| 3.2 佛教经典中的莲花 | 第25-28页 |
| 3.3 佛教对莲花的喜爱 | 第28-29页 |
| 3.4 佛教莲花与中国莲文化的结合 | 第29-32页 |
| 第4章 佛教传入初期的莲花纹样 | 第32-43页 |
| 4.1 佛教传入初期的一般莲花纹样 | 第32-36页 |
| 4.1.1 一般莲花纹样的特点 | 第33页 |
| 4.1.2 陶瓷上的莲花纹样 | 第33-36页 |
| 4.2 佛教传入初期佛教莲花纹样的特点 | 第36-37页 |
| 4.3 以石窟为代表的佛教莲花纹样 | 第37-42页 |
| 4.3.1 石窟莲花纹样的具体表现 | 第38-41页 |
| 4.3.2 石窟莲花纹样的形式分析 | 第41-42页 |
| 4.4 佛教莲花纹样与一般莲花纹样的关系 | 第42-43页 |
| 第5章 佛教兴盛时期的莲花纹样 | 第43-54页 |
| 5.1 佛教兴盛时期的一般莲花纹样 | 第44-47页 |
| 5.1.1 一般莲花纹样的特点 | 第44页 |
| 5.1.2 陶瓷上的莲花纹样 | 第44-47页 |
| 5.2 佛教兴盛时期佛教莲花纹样的特点 | 第47-48页 |
| 5.3 以石窟为代表的佛教莲花纹样 | 第48-52页 |
| 5.3.1 石窟莲花纹样的具体表现 | 第48-50页 |
| 5.3.2 石窟莲花纹样的形式分析 | 第50-52页 |
| 5.4 佛教莲花纹样与一般莲花纹样的关系 | 第52-54页 |
| 第6章 佛教世俗化时期的莲花纹样 | 第54-66页 |
| 6.1 佛教的世俗化 | 第54-55页 |
| 6.2 佛教世俗化与莲花纹样 | 第55-58页 |
| 6.2.1 观音信仰与莲花纹样 | 第56-57页 |
| 6.2.2 莲花手和莲花座 | 第57-58页 |
| 6.3 佛教世俗化时期的莲花纹样 | 第58-64页 |
| 6.3.1 香炉上的莲花纹样 | 第58-60页 |
| 6.3.2 瓷盘上的莲花纹样 | 第60-64页 |
| 6.4 佛教世俗化时期莲花纹样的特点 | 第64-66页 |
| 第7章 佛教莲花纹样的意义和作用 | 第66-71页 |
| 7.1 佛教莲花纹样的意义 | 第66-68页 |
| 7.1.1 莲花纹样作为佛教象征 | 第66-67页 |
| 7.1.2 莲花纹样作为佛教象征和传统文化象征的共通 | 第67-68页 |
| 7.2 佛教莲花纹样的作用 | 第68-71页 |
| 第8章 结论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