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0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1 研究问题提出 | 第14-15页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相关基础理论 | 第20-42页 |
2.1 相关概念解析 | 第20-22页 |
2.1.1 农田-水网格局相关概念 | 第20-21页 |
2.1.2 城郊游憩景观相关概念 | 第21-22页 |
2.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22-26页 |
2.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2.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2.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25-26页 |
2.3 相关实践案例分析 | 第26-29页 |
2.4 生态导向的城郊游憩景观设计思考 | 第29-30页 |
2.5 相关理论研究 | 第30-42页 |
2.5.1 游憩景观设计理论 | 第30-36页 |
2.5.2 游憩意象感知理论 | 第36-38页 |
2.5.3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38-42页 |
第三章 成都城郊传统农田-水网格局研究 | 第42-69页 |
3.1 成都城郊景观格局形成过程 | 第42-46页 |
3.1.1 成都农田-水网格局形成历史脉络 | 第42-43页 |
3.1.2 成都城郊景观格局演变过程分析 | 第43-46页 |
3.2 成都城郊农田-水网景观格局构成要素 | 第46-51页 |
3.2.1 斑块 | 第46-47页 |
3.2.2 廊道 | 第47-49页 |
3.2.3 基质 | 第49-50页 |
3.2.4 农田-水网生产生态基底 | 第50-51页 |
3.2.5 农业—水文化遗产场所精神 | 第51页 |
3.3 成都城郊农田-水网景观格局分析 | 第51-64页 |
3.3.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51-54页 |
3.3.2 成都城郊景观斑块-廊道格局关系分析 | 第54-60页 |
3.3.3 成都城郊农田-水网景观指数计算与分析 | 第60-64页 |
3.4 成都城郊场所节点分析 | 第64-67页 |
3.4.1 场所节点要素分析 | 第64页 |
3.4.2 农田-水网节点特征分析 | 第64-66页 |
3.4.3 农耕水网基本模式 | 第66-67页 |
3.5 小结 | 第67-69页 |
第四章 耦合游憩功能的农田-水网景观格局分析 | 第69-93页 |
4.1 耦合游憩功能的环城生态绿地项目设计概况 | 第69-79页 |
4.1.1 专业实践设计项目 | 第70-72页 |
4.1.2 功能、业态、活动规划定位 | 第72-75页 |
4.1.3 游憩点—廊景观规划设计 | 第75-79页 |
4.2 耦合游憩功能的农田-水网景观格局指数分析 | 第79-86页 |
4.2.1 农田-水网与游憩功能的耦合分析 | 第79-81页 |
4.2.2 耦合游憩功能的方桥村农田-水网图底关系分析 | 第81-84页 |
4.2.3 耦合游憩功能的方桥村农田-水网景观指数分析 | 第84-86页 |
4.3 农田-水网与游憩功能耦合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86-87页 |
4.4 基于格局指数分析的农田-水网格局优化设计 | 第87-92页 |
4.4.1 方桥村农田-水网总体布局优化 | 第87-90页 |
4.4.2 农田-水网景观格局优化前后景观指数特征比较分析 | 第90-92页 |
4.5 小结 | 第92-93页 |
第五章 基于农田-水网格局的城郊游憩景观设计策略探究 | 第93-115页 |
5.1 新时期城郊“底”的功能与作用 | 第93-99页 |
5.1.1 传统“水—田—林—宅”基底的新时期需求 | 第93-96页 |
5.1.2 生态基底满足生物栖息需求 | 第96-99页 |
5.2 基于“底”的城郊景观游憩更新策略 | 第99-101页 |
5.2.1 保护优先 | 第99-100页 |
5.2.2 突出地域特色 | 第100-101页 |
5.2.3 适应游憩需求 | 第101页 |
5.3 基于“底”的游憩空间设计策略 | 第101-105页 |
5.3.1 生态导向下的游憩区域划分 | 第101-102页 |
5.3.2 游憩空间与农田-水网的耦合设计策略 | 第102-105页 |
5.3.3 游憩网络与农田-水网的耦合 | 第105页 |
5.4 基于农田-水网格局的游憩景观要素设计策略 | 第105-115页 |
5.4.1 游憩元提取与表达 | 第106页 |
5.4.2 游憩点设计 | 第106-111页 |
5.4.3 游憩廊设计 | 第111-11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115-117页 |
研究总结 | 第115-116页 |
局限性与展望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0页 |
致谢 | 第120-12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21-122页 |
附录一:农田-水网斑块廊道格局与景观指数表 | 第122-123页 |
附录二:风景园林专业实践设计案例 | 第123-125页 |
附录三:国际竞赛—城郊景观规划设计案例 | 第125-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