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中出现的化合物名称及其英文缩写 | 第3-4页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7页 |
1.1 有机金属框架(MOFs)的概述 | 第9-11页 |
1.2 镧系金属有机框架(Ln-MOFs) | 第11-19页 |
1.3 镧系金属-镉异金属有机配合物(Ln-Cd HOPs) | 第19-25页 |
1.4 论文课题的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1.4.1 选题依据 | 第25-26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7-31页 |
2.1 原料与设备 | 第27-28页 |
2.2 结构及性能的表征 | 第28-31页 |
2.2.1 X-射线单晶衍射实验 | 第28-29页 |
2.2.1.1 X-射线单晶衍射数据的收集 | 第28页 |
2.2.1.2 数据的还原和校正 | 第28页 |
2.2.1.3 数据的解析和绘图 | 第28-29页 |
2.2.2 性能的表征 | 第29-31页 |
2.2.2.1 X-射线粉末衍射 | 第29页 |
2.2.2.2 红外光谱(FT-IR)和二维红外相关光谱(2D-IR COS) | 第29页 |
2.2.2.3 元素分析 | 第29页 |
2.2.2.4 热重分析 | 第29-30页 |
2.2.2.5 稳态和瞬态荧光光谱 | 第30页 |
2.2.2.6 紫外-可见固体漫反射光谱(UV-DRS)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基于乙二胺四乙酸(EDTA)构建的二维Ln-Cd异核配位聚合物:设计合成、结构及发光性能探究 | 第31-55页 |
3.1 引言 | 第31-32页 |
3.2 化合物1和化合物2的合成、分析和性能探究 | 第32-54页 |
3.2.1 化合物1[Pr_2Cd_3(EDTA)_3(H_2O_)_(11)]·(H_2O)_(14)的合成、结构探究 | 第32-37页 |
3.2.2 化合物1的热力学稳定性和光学性能探究 | 第37-41页 |
3.2.2.1 化合物1的光学性能研究 | 第37-40页 |
3.2.2.2 化合物1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40-41页 |
3.2.3 化合物2[LnCd(EDTA)(Cl)(H_2O)]的合成、结构探究 | 第41-46页 |
3.2.4 化合物2的热力学稳定性能和光学性能探究 | 第46-54页 |
3.2.4.1 化合物2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46-47页 |
3.2.4.2 化合物2的光学性能分析 | 第47-5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基于1H-1,2,3-三氮唑-4,5-咪唑二羧酸构建的Ln-Cd异核配位聚合物:设计合成、结构和发光性能探究 | 第55-77页 |
4.1 引言 | 第55-56页 |
4.2 化合物3的合成、结构和性能表征 | 第56-68页 |
4.2.1 化合物3[LnCd(tda)(ina)_2]的合成、结构探究 | 第56-61页 |
4.2.2 化合物3的热力学稳定性和光学性能探究 | 第61-68页 |
4.2.2.1 化合物3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61-62页 |
4.2.2.2 化合物3的光学性能分析 | 第62-68页 |
4.3 化合物4的合成、结构和性能表征 | 第68-76页 |
4.3.1 化合物4[EuCd(tda)(pbc)_2]的合成、结构探究 | 第68-72页 |
4.3.2 化合物4的热力学稳定性和光学性能探究 | 第72-76页 |
4.3.2.1 化合物4的热力学稳定性分析 | 第72-73页 |
4.3.2.2 化合物4的光学性能及导电性分析 | 第73-7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五章 基于含氮杂环类羧酸构筑的镉配位聚合物: 合成、结构和发光性能探究 | 第77-95页 |
5.1 引言 | 第77-78页 |
5.2 化合物5和化合物6的合成、结构和性能表征 | 第78-94页 |
5.2.1 化合物5[Cd_3(taz)_3(Cl)_3]的合成、结构探究 | 第78-82页 |
5.2.2 化合物5的热力学稳定性和光学性能探究 | 第82-86页 |
5.2.2.1 化合物5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82-83页 |
5.2.2.2 化合物5的光学性能分析 | 第83-86页 |
5.2.3 化合物6[Cd_(1.5)(Hiba)_3(H_2O)_6]·3.5H_2O的合成、结构探究 | 第86-90页 |
5.2.4 化合物6的热力学稳定性和光学性能探究 | 第90-94页 |
5.2.4.1 化合物6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90-91页 |
5.2.4.2 化合物6的光学性能分析 | 第91-9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六章 基于立方烷状[Ln_4(OH)_4]簇和SO_4~(2-)阴离子构筑的新颖稀土簇聚物 | 第95-103页 |
6.1 引言 | 第95-96页 |
6.2 化合物7的合成、结构和性能探究 | 第96-102页 |
6.2.1 化合物7[Ln_4(SO_4)_4(OH)_4(H_2O)_7]·4H_2O的合成、结构探究 | 第96-101页 |
6.2.2 化合物7的光学性能研究 | 第101-102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3-106页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103-105页 |
7.2 对未来工作的设想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5页 |
附录 | 第115-134页 |
致谢 | 第134-135页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5-136页 |
个人简历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