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irect3D的三维日照分析模型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日照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论文的特色和创新点 | 第15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组织结构安排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日照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18-31页 |
·日照时间和阴影相关计算参数 | 第18-19页 |
·太阳时角 | 第18页 |
·太阳高度角 | 第18页 |
·太阳方位角 | 第18页 |
·日出和日落时间 | 第18-19页 |
·日影长度计算公式 | 第19页 |
·日照间距 | 第19页 |
·日照强度相关参数 | 第19-23页 |
·目标亮度的计算 | 第20-23页 |
·入射角的计算 | 第23页 |
·空间坐标变换 | 第23-27页 |
·世界变换 | 第24-25页 |
·观察变换 | 第25页 |
·投影变换 | 第25-26页 |
·视口变换 | 第26-27页 |
·解析几何算法 | 第27-30页 |
·凸包算法 | 第27-28页 |
·点、线、面位置关系判断算法 | 第28-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日照分析算法设计 | 第31-48页 |
·阴影高度和面积计算模型 | 第31-39页 |
·阴影高度数学模型 | 第31-32页 |
·阴影面积数学模型 | 第32-39页 |
·日照阴影显示算法 | 第39-41页 |
·点的遮挡和日照时间 | 第41-42页 |
·窗户满窗日照时间 | 第42-43页 |
·光照反射模型 | 第43-44页 |
·日照强度模型 | 第44-47页 |
·任意点的日照强度模型 | 第45页 |
·任意线的日照强度模型 | 第45-46页 |
·窗户的日照强度模型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日照分析模拟系统的设计 | 第48-57页 |
·需求分析 | 第48页 |
·系统总体设计 | 第48-53页 |
·总体设计原则 | 第48-49页 |
·系统总体架构 | 第49页 |
·系统开发平台 | 第49-53页 |
·系统功能设计 | 第53页 |
·系统数据库设计 | 第53-56页 |
·数据库设计原则 | 第53-54页 |
·空间数据设计 | 第54-56页 |
·属性数据设计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日照分析模拟系统主要功能的实现 | 第57-74页 |
·系统功能模块结构 | 第57页 |
·三维场景的漫游 | 第57-58页 |
·日照因子计算 | 第58-59页 |
·日照阴影的模拟 | 第59-63页 |
·静态阴影的模拟 | 第59-61页 |
·动态阴影的模拟 | 第61-63页 |
·阴影面积 | 第63-66页 |
·单个面阴影面积 | 第63-64页 |
·各墙面阴影面积和 | 第64-66页 |
·水平面阴影总面积 | 第66页 |
·空间点遮挡判定和日照时间 | 第66-69页 |
·输入点判断 | 第67页 |
·点击点判断 | 第67-68页 |
·日照时间 | 第68-69页 |
·被遮挡楼层数 | 第69页 |
·沿线日照分析 | 第69-70页 |
·场景输出 | 第70页 |
·空间查询 | 第70-72页 |
·点击查询 | 第71-72页 |
·输入查询 | 第72页 |
·空间量测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4页 |
·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附录 | 第79-85页 |
附录A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 | 第79页 |
附录B 各节气太阳赤纬角 | 第79页 |
附录C 不舒适眩光评价等级 | 第79-80页 |
附录D 视野中眩光特征 | 第80页 |
附录E 不同方位角间距折减系数换算 | 第80页 |
附录F X文件组织结构 | 第80-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