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五节 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生态文明意识教育相关理论概述 | 第19-28页 |
第一节 生态文明的内涵 | 第19-22页 |
一 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 第19-20页 |
二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 第20页 |
三 人的全面发展 | 第20-21页 |
四 生态文明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 第21页 |
五 生态文明成为社会形态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内涵 | 第22-23页 |
一 生态文明意识的涵义 | 第22页 |
二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的涵义 | 第22-23页 |
第三节 理工科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第23-28页 |
一 理工科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 第23-26页 |
二 理工科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理工科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现状分析 | 第28-41页 |
第一节 理工科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的现状 | 第28-37页 |
一 调查问卷说明 | 第28-29页 |
二 理工科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的调查结果 | 第29-37页 |
第二节 理工科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7-41页 |
一 不良的社会环境对生态文明意识的负面影响 | 第37-38页 |
二 高校生态文明意识教育体系不健全 | 第38-40页 |
三 生态思想尚未进入理工科专业教学中 | 第40-41页 |
第四章 理工科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对策研究 | 第41-56页 |
第一节 开展多元化的生态文明意识教育课程 | 第41-49页 |
一 强化生态责任、生态道德、生态消费意识和生态文明法律体系教育 | 第41-45页 |
二 加入生态科技观、工程生态观教育 | 第45-47页 |
三 加强生态学和理工科专业的整合 | 第47-48页 |
四 充分发挥名人典范的榜样作用 | 第48-49页 |
第二节 建设绿色生态校园 | 第49-52页 |
一 倡导绿色生态的生活方式 | 第50页 |
二 倡导绿色生态的校园交通 | 第50-51页 |
三 建设绿色生态的校园环境 | 第51-52页 |
第三节 调动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到校园内外的生态活动中 | 第52-56页 |
一 建立各种形式的参与渠道与平台 | 第52-54页 |
二 加强对学生参与活动的管理与支持 | 第54页 |
三 通过学校网站等多种媒介便于师生之间的联系 | 第54页 |
四 加强教育者主体建设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 | 第60-6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