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功能区视角下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三门峡市为例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二、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第15-19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9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20-23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基础 | 第23-35页 |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 第23-27页 |
(一)可持续发展提出背景 | 第23-24页 |
(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 第24-25页 |
(三)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 第25-27页 |
二、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的均衡 | 第27-29页 |
三、环境资源价值与可持续发展 | 第29-31页 |
四、主体功能区的基本理论与划分 | 第31-35页 |
(一)主体功能区的分类 | 第31-33页 |
(二)主体功能区的特征及规划重点 | 第33-35页 |
第三章 三门峡市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现状与问题 | 第35-47页 |
一、三门峡市的基本概况 | 第35-37页 |
(一)地理位置情况概述 | 第35页 |
(二)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 | 第35-37页 |
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 第37-42页 |
(一)综合概述 | 第37-38页 |
(二)旅游资源产业发展 | 第38-40页 |
(三)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与成效 | 第40-42页 |
三、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 第42-47页 |
(一)资源将近枯竭,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 第42-43页 |
(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 第43-44页 |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有待优化 | 第44-45页 |
(四)人力资本匮乏,创新能力不足 | 第45-46页 |
(五)干旱频发,水土流失严重 | 第46页 |
(六)土地资源持续减少,利用不合理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基于主体功能区的三门峡市可持续发展战略 | 第47-63页 |
一、三门峡市主体功能定位 | 第47-49页 |
(一)国家视角下的功能定位 | 第47-48页 |
(二)河南省视角下的功能定位 | 第48-49页 |
二、优化开发区域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 | 第49-52页 |
(一)现状分析 | 第49-50页 |
(二)功能定位 | 第50页 |
(三)可持续发展方向 | 第50-52页 |
三、重点开发区域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 | 第52-54页 |
(一)现状分析 | 第52页 |
(二)功能定位 | 第52页 |
(三)可持续发展方向 | 第52-54页 |
四、限制开发区域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 | 第54-56页 |
(一)现状分析 | 第54页 |
(二)功能定位 | 第54-55页 |
(三)可持续发展方向 | 第55-56页 |
五、禁止开发区域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 | 第56-63页 |
(一)现状分析 | 第56-57页 |
(二)功能定位 | 第57页 |
(三)可持续发展方向 | 第57-6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