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2.1 基于BGP数据采集点的拓扑识别方法 | 第15-18页 |
1.2.2 基于Traceroute探测节点的拓扑识别方法 | 第18-19页 |
1.2.3 基于IRR路由策略注册数据库的识别方法 | 第19页 |
1.2.4 其他网络拓扑识别方法 | 第19-20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 本文章节安排 | 第21-23页 |
第二章 AS级网络拓扑结构及识别方法概述 | 第23-33页 |
2.1 AS级网络拓扑结构描述 | 第23-24页 |
2.2 基于主动探测的网络拓扑发现方法 | 第24-28页 |
2.2.1 基于Ping的拓扑发现方法 | 第25页 |
2.2.2 基于Traceroute的拓扑发现方法 | 第25-27页 |
2.2.3 IP地址数据映射处理方法 | 第27-28页 |
2.3 基于被动探测的网络拓扑发现方法 | 第28-32页 |
2.3.1 基于SNMP协议的发现方法 | 第28-29页 |
2.3.2 基于OSPF协议的发现方法 | 第29页 |
2.3.3 基于RIP协议的发现方法 | 第29-30页 |
2.3.4 基于ARP协议的发现方法 | 第30页 |
2.3.5 基于BGP协议的发现方法 | 第30-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AS级网络拓扑分析及探测节点布局方法 | 第33-53页 |
3.1 引言 | 第33-36页 |
3.2 AS级网络拓扑识别现状分析 | 第36-39页 |
3.2.1 BGP探测节点采集 | 第36-37页 |
3.2.2 Traceroute探测节点采集 | 第37-38页 |
3.2.3 AS级拓扑识别不完整性分析 | 第38-39页 |
3.3 探测节点布局方法设计 | 第39-48页 |
3.3.1 数据收集器的选取原则 | 第40页 |
3.3.2 算法设计与实现 | 第40-48页 |
3.4 算法结果分析 | 第48-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AS级拓扑识别方法 | 第53-73页 |
4.1 引言 | 第53-54页 |
4.2 数据源解析及处理 | 第54-61页 |
4.2.1 三种数据源的特征比较 | 第54-56页 |
4.2.2 BGP路由信息处理准则 | 第56页 |
4.2.3 Traceroute地址数据映射准则 | 第56-60页 |
4.2.4 IRR数据准确度处理规则 | 第60-61页 |
4.3 基于数据源结合的拓扑识别方法设计与实现 | 第61-63页 |
4.3.1 多源数据融合的识别方法总流程 | 第61-63页 |
4.3.2 BGP路由信息与Traceroute数据源的融合过程 | 第63页 |
4.4 识别结果分析 | 第63-72页 |
4.4.1 可行性及识别效果分析 | 第63-69页 |
4.4.2 识别准确率分析 | 第69-7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 文章总结及展望 | 第73-75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73-74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