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2-16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一)语言学依据 | 第12-13页 |
(二)政策依据 | 第13页 |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三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4-15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四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15-16页 |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 | 第16-28页 |
一 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一)语言石化现象 | 第16-17页 |
(二)英语语法石化现象 | 第17页 |
(三)兰盖克语法理论 | 第17页 |
二 语言石化现象研究综述 | 第17-24页 |
(一)国外语言石化现象研究综述 | 第18-22页 |
(二)国内语言石化现象研究综述 | 第22-24页 |
三 英语语法石化现象研究概况 | 第24-25页 |
(一)研究成果极少 | 第24-25页 |
(二)实证研究较多 | 第25页 |
(三)研究对象单一 | 第25页 |
四 兰盖克语法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25-28页 |
(一)理论在国内处于引入及消化阶段 | 第26页 |
(二)理论多应用于汉语研究而非英语 | 第26-27页 |
(三)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趋势 | 第27-28页 |
第二章 消解石化的理论基础——兰盖克语法理论 | 第28-34页 |
一 兰盖克语法理论的基本观点 | 第28-32页 |
(一)语言的习得依靠认知能力与学习者所处环境的互动 | 第28-30页 |
(二)语言的中心应是认知参与下说话者需要构建的意义 | 第30-31页 |
(三)有象征性和理据性的语法是语义内容的表征机制 | 第31-32页 |
二 兰盖克语法理论的特点 | 第32-34页 |
(一)重视语义 | 第32-33页 |
(二)聚焦理据 | 第33页 |
(三)强调归纳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应用兰盖克语法理论消解英语语法“石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 第34-36页 |
一 英语石化现象的普遍性 | 第34页 |
二 兰盖克语法理论的先进性 | 第34页 |
三 理论指导实践的可能性 | 第34-35页 |
四 语法石化研究的必要性 | 第35-36页 |
第四章 高中英语语法“石化”现象的现状调查 | 第36-48页 |
一 调查设计 | 第36-37页 |
(一)调查目的 | 第36页 |
(二)调查对象 | 第36页 |
(三)调查方法 | 第36-37页 |
二 调查数据收集与结果粗描 | 第37-38页 |
(一)调查数据收集 | 第37-38页 |
(二)调查结果粗描 | 第38页 |
三 调查结果分析 | 第38-46页 |
(一)英语学习动机类型 | 第39页 |
(二)语法点是否具有石化趋势 | 第39-43页 |
(三)“石化”是否存在 | 第43-44页 |
(四)“石化”产生的原因 | 第44-45页 |
(五)“石化”消解的策略 | 第45-46页 |
四 调查结论 | 第46-48页 |
(一)英语语法“石化”现象普遍存在 | 第46页 |
(二)输入因素是石化的最大影响因素 | 第46页 |
(三)优化输入或是最佳消解石化对策 | 第46-47页 |
(四)从句等四大语法点具有石化趋势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兰盖克语法指导下高中英语语法“石化”消解的实验探索 | 第48-60页 |
一 实验设计 | 第48-50页 |
(一)实验假设 | 第48页 |
(二)实验目的 | 第48页 |
(三)实验对象 | 第48-49页 |
(四)实验方案 | 第49-50页 |
二 实验过程 | 第50-53页 |
(一)四大有石化趋势的语法点实验概况 | 第50-51页 |
(二)案例:定语从句语法专题实验过程 | 第51-53页 |
三 实验结果 | 第53-60页 |
(一)实验数据收集 | 第53-54页 |
(二)实验结果分析 | 第54-59页 |
(三)实验结论 | 第59-60页 |
第六章 兰盖克语法理论视域下消解语法“石化”的建议 | 第60-68页 |
一 重视揭示知识点的理据以驱动学生结构图式的建构 | 第60-62页 |
(一)策略的理论依据 | 第60-61页 |
(二)以让步状语从句的教学为例 | 第61页 |
(三)揭示理据消解语法“石化” | 第61-62页 |
二 创设语境使学生感知语法语义而非单纯的句型操练 | 第62-64页 |
(一)策略的理论依据 | 第62-63页 |
(二)以现在完成时的教学为例 | 第63-64页 |
(三)创设语境消解“石化” | 第64页 |
三 引导学生使用基于语言使用的―自下而上‖学习法 | 第64-68页 |
(一)策略的理论依据 | 第64-65页 |
(二)以定语从句的教学为例 | 第65-66页 |
(三)通过归纳消解“石化” | 第66-68页 |
结语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附录 | 第74-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