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1.3.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3页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2 国内外家庭农场发展分析及对广西的启示 | 第15-27页 |
2.1 美国和日本家庭农场发展分析 | 第15-17页 |
2.1.1 美国家庭农场发展经验 | 第15-16页 |
2.1.2 日本家庭农场发展经验 | 第16-17页 |
2.2 美国和日本家庭农场科技服务现状研究 | 第17-20页 |
2.2.1 美国家庭农场科技服务现状 | 第17-18页 |
2.2.2 日本家庭农场科技服务现状 | 第18-20页 |
2.3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 第20-25页 |
2.3.1 我国目前家庭农场概况 | 第20-23页 |
2.3.2 家庭农场典型模式 | 第23页 |
2.3.3 我国家庭农场科技服务现状 | 第23-25页 |
2.4 国内外家庭农场发展对广西的启示 | 第25-27页 |
2.4.1 发展现代农业科技 | 第25页 |
2.4.2 注重规模化、机械化生产 | 第25页 |
2.4.3 强化对家庭农场科技人才的培养 | 第25-26页 |
2.4.4 完善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 第26页 |
2.4.5 树立家庭农场自有品牌 | 第26页 |
2.4.6 家庭农场信息化 | 第26-27页 |
3 广西家庭农场发展与科技服务现状分析 | 第27-37页 |
3.1 广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 第27-29页 |
3.1.1 广西家庭农场的数量及分布情况 | 第27页 |
3.1.2 广西家庭农场产业规模 | 第27页 |
3.1.3 广西家庭农场的产业结构 | 第27-28页 |
3.1.4 广西家庭农场的基本建设标准 | 第28-29页 |
3.2 广西家庭农场的科技服务现状 | 第29-37页 |
3.2.1 家庭农场发展的科技支撑 | 第29-32页 |
3.2.2 家庭农场科技服务过程中的不利因素 | 第32-37页 |
4 家庭农场的科技服务需求分析——以贵港市为例 | 第37-56页 |
4.1 贵港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 第37-39页 |
4.1.1 发展速度快 | 第37-38页 |
4.1.2 产业覆盖面较广 | 第38页 |
4.1.3 经营管理水平较好 | 第38-39页 |
4.2 贵港市发展家庭农场的SWOT分析 | 第39-43页 |
4.2.1 优势分析 | 第39-40页 |
4.2.2 劣势分析 | 第40-41页 |
4.2.3 机遇分析 | 第41-42页 |
4.2.4 挑战分析 | 第42-43页 |
4.3 贵港市家庭农场发展科技服务需求状况调查分析 | 第43-56页 |
4.3.1 被调查家庭农场基本特征 | 第43-45页 |
4.3.2 需求意愿分析 | 第45-46页 |
4.3.3 需求内容分析 | 第46-50页 |
4.3.4 影响农业科技服务需求的因素分析 | 第50-52页 |
4.3.5 需求方向分析 | 第52-54页 |
4.3.6 广西家庭农场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与需求 | 第54-56页 |
5 促进广西家庭农场发展和提高科技服务水平的对策措施 | 第56-59页 |
5.1 构建一主多元的科技服务供给模式 | 第56页 |
5.2 实现科技服务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 | 第56页 |
5.3 改善家庭农场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机械化科技需求 | 第56-57页 |
5.4 完善财政支持制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 | 第57页 |
5.5 加强家庭农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信息化需求 | 第57页 |
5.6 强化科技服务,加强家庭农场人才和智力支持 | 第57-58页 |
5.7 提高农业技术的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 第58-59页 |
6 结论 | 第59-60页 |
6.1 结论 | 第59页 |
6.2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录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