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水稻价值链融资问题研究--基于农户参与可能性的分析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7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23页 |
1.3 研究目的、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24页 |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第24-2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4.2 论文结构 | 第25-26页 |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6页 |
1.6 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 | 第26-27页 |
第二章 水稻价值链融资概述 | 第27-35页 |
2.1 相关概念基本含义 | 第27-29页 |
2.1.1 价值链 | 第27页 |
2.1.2 农业价值链 | 第27-28页 |
2.1.3 价值链融资 | 第28页 |
2.1.4 农业价值链融资 | 第28-29页 |
2.2 水稻价值链融资 | 第29-32页 |
2.2.1 水稻价值链融资需求方、供给方 | 第29-31页 |
2.2.2 水稻价值链融资工具 | 第31-32页 |
2.2.3 水稻价值链融资方式 | 第32页 |
2.3 价值链融资对水稻产业发展的作用 | 第32-35页 |
2.3.1 普遍应用性 | 第33页 |
2.3.2 激发主体主动性、提高效率和收益 | 第33页 |
2.3.3 减少信息不透明、不对称 | 第33-34页 |
2.3.4 完善风险管理,改善信贷配给 | 第34页 |
2.3.5 实现价值增值 | 第34页 |
2.3.6 减少交易成本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广西水稻价值链融资现状 | 第35-45页 |
3.1 广西水稻产业发展概况 | 第35页 |
3.2 广西水稻价值链融资的构成情况及发展变动 | 第35-42页 |
3.2.1 水稻价值链构成 | 第35-39页 |
3.2.2 水稻价值链融资发展变动 | 第39-42页 |
3.3 价值链融资参与主体分析 | 第42-44页 |
3.3.1 企业 | 第42-43页 |
3.3.2 农户 | 第43-44页 |
3.4 农户参与价值链融资可能性的影响因素 | 第44-45页 |
3.4.1 农户自身因素 | 第44页 |
3.4.2 农户家庭经营状况 | 第44页 |
3.4.3 风险选择因素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农户参与价值链融资可能性的实证分析 | 第45-50页 |
4.1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 第45-47页 |
4.2 构建模型及结果分析 | 第47-50页 |
第五章 广西水稻价值链融资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50-54页 |
5.1 培育价值链主体 | 第50-51页 |
5.1.1 培育龙头企业,推动规模经营 | 第50页 |
5.1.2 培育专业大户,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 第50-51页 |
5.2 提高农户参与度 | 第51页 |
5.2.1 增加劳动力培训,推动劳动力转移 | 第51页 |
5.2.2 普及基础教育,培育职业农民 | 第51页 |
5.2.3 完善防范机制,规避农户风险 | 第51页 |
5.3 改善外部环境条件 | 第51-54页 |
5.3.1 创建有序外部环境,构造完整信息平台 | 第51-52页 |
5.3.2 加大补贴力度,创新补贴形式 | 第52页 |
5.3.3 激发参与主体活力,推动金融机构创新 | 第52-53页 |
5.3.4 降低信贷限制,完善信用担保 | 第53-5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5页 |
6.1 结论 | 第54页 |
6.2 展望和不足 | 第54-55页 |
6.2.1 展望 | 第54页 |
6.2.2 不足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1页 |
附录 | 第6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