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水文地质学(地下水水文学)论文--地下水动力学论文

天然河床滤床地下水流态变化模拟试验及水量计算方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11-21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8页
        1.2.1 取水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1.2.2 水量计算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页
        1.2.3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7-18页
        1.2.4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8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第18-21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19-21页
第2章 工程区概况及环境条件第21-33页
    2.1 取水工程概况第21-24页
    2.2 地理位置及交通第24-25页
    2.3 自然地理概况第25-28页
        2.3.1 气象气候第25-26页
        2.3.2 水文第26-27页
        2.3.3 地形地貌第27-28页
        2.3.4 地层岩性第28页
    2.4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第28-29页
        2.4.1 含水岩组及其富水性第28-29页
        2.4.2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第29页
    2.5 取水量影响因素分析第29-32页
        2.5.1 北票渗滤取水工程取水量影响因素分析第29-30页
        2.5.2 天然河床渗滤取水量影响因素分析第30-32页
    2.6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天然河床滤床特性研究第33-47页
    3.1 大凌河流态特征第33-34页
    3.2 滤层结构特征及物质组成第34-40页
        3.2.1 滤层的物质组成第34-37页
        3.2.2 滤层的结构特征及分布特点第37-40页
    3.3 滤层的渗透性能第40-43页
        3.3.1 天然河床滤床平均渗透系数第40-41页
        3.3.2 滤床各层渗透系数室内测定第41-42页
        3.3.3 天然河床滤床垂直入渗速度第42-43页
    3.4 河床潜流水可开采量计算第43-44页
        3.4.1 河床潜流水静储量第43-44页
        3.4.2 河床潜流水动储量第44页
    3.5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第44-47页
        3.5.1 模拟范围第44-45页
        3.5.2 边界条件的确定与概化第45页
        3.5.3 垂向结构的确定与概化第45页
        3.5.4 地下水流动特征第45-46页
        3.5.5 建立二维剖面概念模型第46-47页
第4章 渗流场室内模拟试验第47-53页
    4.0 试验目的第47页
    4.1 试验装置第47-50页
        4.1.1 有机玻璃试验柱第47-48页
        4.1.2 测量系统第48-50页
        4.1.3 供水系统第50页
    4.2 试验前准备第50-51页
        4.2.1 试验用砂第50-51页
        4.2.2 试验用砂装填第51页
        4.2.3 砂层排气饱水第51页
    4.3 试验设计方案第51-52页
    4.4 正式模拟试验第52-53页
第5章 室内模拟试验机理分析第53-69页
    5.1 试验柱取水效果分析第53-56页
        5.1.1 河水水位对取水量的影响第53-54页
        5.1.2 竖井降深对取水量的影响第54-55页
        5.1.3 冻层对取水量的影响第55-56页
    5.2 非饱和带产生对渗流场的影响第56-63页
        5.2.1 非饱和带对含水层含水率的影响第57-61页
        5.2.2 非饱和带对取水量的影响第61-63页
    5.3 基于理论公式的取水量计算第63-67页
        5.3.1 裘布依稳定潜水井公式第63-64页
        5.3.2 承压非完整井公式第64-65页
        5.3.3 垂向入渗系数法第65-67页
        5.3.4 Dupuit承压—潜水公式第67页
    5.4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6章 北票天然河床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第69-79页
    6.1 模拟软件介绍第69页
    6.2 数学模型第69-70页
    6.3 数值模型处理第70-72页
        6.3.1 模拟范围第70-71页
        6.3.2 含水介质结构第71页
        6.3.3 模型网格剖分第71页
        6.3.4 定解条件处理第71-72页
    6.4 水文地质参数的选取第72-73页
    6.5 模型计算方案第73-74页
    6.6 模型校验第74页
    6.7 模拟结果分析第74-78页
        6.7.1 工程运行期间地下水渗流场模拟结果第74-76页
        6.7.2 不同河水位条件下渗流场特征第76-77页
        6.7.3 不同取水管高度条件下渗流场特征第77-78页
    6.8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7章 结论与建议第79-82页
    7.1 结论第79-80页
    7.2 建议第80-82页
致谢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南省弥渡扬子地区基性火山岩特征及成因
下一篇:含弱层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分析优化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