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站补水系统设计
|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1.2 国内外换热站系统发展进程简述 | 第9-11页 |
| 1.2.1 国外换热站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 1.2.2 国外控制模式 | 第10页 |
| 1.2.3 国内换热站发展概况 | 第10页 |
| 1.2.4 国内控制模式 | 第10-11页 |
| 1.3 设计过程中的主要问题、难点及解决办法 | 第11页 |
| 1.4 创新点分析 | 第11-12页 |
| 1.5 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12-13页 |
| 1.6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 第2章 换热站补水系统的总体设计及实现方案 | 第14-20页 |
| 2.1 改造前换热站的现状分析 | 第14-16页 |
| 2.1.1 电接点压力表控制系统 | 第14-15页 |
| 2.1.2 水箱水位控制系统 | 第15页 |
| 2.1.3 水泵电机保护控制系统 | 第15-16页 |
| 2.2 换热站的改造设计 | 第16-17页 |
| 2.3 方案的论证与设计 | 第17-18页 |
| 2.3.1 补水系统设计 | 第18页 |
| 2.3.2 TC35短信收发系统 | 第18页 |
| 2.4 换热站补水系统的具体实现方案 | 第18-19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3章 基于S7-224的补水系统设计 | 第20-45页 |
| 3.1 换热站基础工艺 | 第20-23页 |
| 3.1.1 改造换热站概况 | 第20-21页 |
| 3.1.2 换热站补水系统结构原理 | 第21-23页 |
| 3.2 变频器的节能 | 第23-28页 |
| 3.2.1 变频器控制方案讨论 | 第24页 |
| 3.2.2 PID控制 | 第24-27页 |
| 3.2.3 PID闭环控制系统组成 | 第27页 |
| 3.2.4 S7-200控制MM420运行 | 第27-28页 |
| 3.3 换热站补水系统设计 | 第28-31页 |
| 3.3.1 水泵机组电气设计 | 第28-29页 |
| 3.3.2 控制系统主电路设计 | 第29-31页 |
| 3.4 换热站补水系统控制流程 | 第31-39页 |
| 3.4.1 换热站补水系统控制流程 | 第32页 |
| 3.4.2 模式选择及电机运行流程 | 第32-34页 |
| 3.4.3 水泵变频/工频设计 | 第34-39页 |
| 3.5 对换热站的力控组态 | 第39-44页 |
| 3.5.1 力控组态软件 | 第39-40页 |
| 3.5.2 过程界面的创建 | 第40-44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4章 基于西门子PLC的短信系统设计 | 第45-57页 |
| 4.1 TC35 AT指令简介 | 第46-48页 |
| 4.2 设置TC35 | 第48-49页 |
| 4.3 PLC编程 | 第49-53页 |
| 4.4 TC35在力控软件上的组态 | 第53-56页 |
| 4.4.1 IO设备的组态 | 第53-54页 |
| 4.4.2 数据库的组态 | 第54页 |
| 4.4.3 动作脚本 | 第54-55页 |
| 4.4.4 TC35的窗口 | 第55-56页 |
| 4.5 自由口编程的原则 | 第56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5章 PLC编程与设备调试 | 第57-67页 |
| 5.1 S7-200符号表 | 第57页 |
| 5.2 数据采集处理 | 第57-58页 |
| 5.3 S7-200控制程序的设计 | 第58-66页 |
| 5.3.1 主程序 | 第59-60页 |
| 5.3.2 测量值转换为工程值程序 | 第60-61页 |
| 5.3.3 数据处理程序 | 第61-62页 |
| 5.3.4 PID算法程序 | 第62-65页 |
| 5.3.5 PID调节 | 第65-66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结论、不足及展望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