馏分油脱酸新工艺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2页 |
·选题背景与课题意义 | 第10页 |
·环烷酸的理化性质及其在石油馏分中的分布 | 第10-11页 |
·环烷酸的腐蚀及防腐措施 | 第11-12页 |
·环烷酸腐蚀机理 | 第11页 |
·腐蚀部位 | 第11-12页 |
·腐蚀特点 | 第12页 |
·防腐措施 | 第12页 |
·国内外脱酸工艺的研究进展 | 第12-21页 |
·物理分离法 | 第13-14页 |
·化学转化法 | 第14-19页 |
·其他方法 | 第19-21页 |
·研究目标 | 第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脱酸实验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2-31页 |
·原料油基本性质 | 第22页 |
·氨法脱酸实验 | 第22-24页 |
·实验原理 | 第22-23页 |
·实验仪器设备与试剂 | 第23页 |
·实验步骤 | 第23-24页 |
·碱法脱酸实验 | 第24-25页 |
·实验原理 | 第24页 |
·实验仪器设备与药品试剂 | 第24页 |
·实验步骤 | 第24-25页 |
·纤维膜法脱酸 | 第25-28页 |
·纤维膜分离器的工作原理 | 第25-26页 |
·纤维膜法脱酸实验方法 | 第26-28页 |
·产物的处理及产品分析方法 | 第28-30页 |
·实验所用仪器与药品 | 第28-29页 |
·油相的处理 | 第29页 |
·氨法脱酸剂相的处理 | 第29页 |
·碱法脱酸剂相处理 | 第29-30页 |
·产品性质分析 | 第30页 |
·分离效果与脱除效果评价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实验室萃取脱酸工艺条件考察及优化 | 第31-48页 |
·单因素实验考察 | 第31-40页 |
·温度对脱酸率、环烷酸回收率的影响 | 第31-33页 |
·剂油比对脱酸率、环烷酸回收率的影响 | 第33-35页 |
·醇水比对脱酸率、环烷酸回收率的影响 | 第35-37页 |
·碱浓度对脱酸率、环烷酸回收率的影响 | 第37-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正交实验考察 | 第40-46页 |
·正交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 第40-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氨法与碱法萃取脱酸实验结果比较 | 第46页 |
·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纤维膜法脱除馏分油中的环烷酸 | 第48-63页 |
·纤维膜氨法脱酸实验 | 第48-52页 |
·油相脱酸率 | 第48-50页 |
·环烷酸回收率 | 第50-51页 |
·油相的含水量 | 第51-52页 |
·纤维膜碱法脱酸实验 | 第52-55页 |
·油相的脱酸率 | 第53页 |
·环烷酸回收率 | 第53-54页 |
·油相含水量 | 第54-55页 |
·纤维膜氨法与碱法实验结果对比 | 第55-57页 |
·脱酸率和环烷酸回收率的比较 | 第55页 |
·油中含水量的比较 | 第55-56页 |
·水中油含量以及粗酸中环烷酸含量对比 | 第56-57页 |
·小结 | 第57页 |
·纤维膜醇氨法脱酸实验 | 第57-61页 |
·纤维膜醇氨法脱酸实验 1 | 第57-59页 |
·纤维膜醇氨法脱酸实验 2 | 第59-60页 |
·实验 1 和实验 2 的结果对比 | 第60-61页 |
·小结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A 酸值的测定方法 | 第68-71页 |
附录B 油中水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71-72页 |
附录C 水中油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