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视野下的环境利益本位论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一、导论 | 第8-13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理论意义 | 第9页 |
2、实践意义 | 第9-10页 |
(三)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2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五)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二、环境利益是环境法的应然本位 | 第13-18页 |
(一)传统环境法本位概述 | 第13-15页 |
1、权利本位论 | 第13-14页 |
2、义务本位论 | 第14-15页 |
3、社会本位论 | 第15页 |
(二)对传统环境法本位的评析 | 第15-17页 |
1、权利本位论评析 | 第15-16页 |
2、义务本位论评析 | 第16-17页 |
3、社会本位论评析 | 第17页 |
(三)环境利益是环境法的应然本位 | 第17-18页 |
三、环境利益本位的理论证成 | 第18-23页 |
(一)从环境法的起源看环境利益本位 | 第19-20页 |
(二)从环境法目的反思环境利益本位 | 第20-21页 |
(三)从发展目的论审视环境利益本位 | 第21-22页 |
(四)从人类需求论证成环境利益本位 | 第22-23页 |
四、环境利益本位的立法检视 | 第23-30页 |
(一)日本环境立法 | 第24-25页 |
(二)俄罗斯环境立法 | 第25-26页 |
(三)国际环境保护文件 | 第26-28页 |
(四)中国环境立法 | 第28-30页 |
1、环境利益表达不畅 | 第28-29页 |
2、环境利益确认不公 | 第29-30页 |
3、环境利益增进不力 | 第30页 |
五、利益本位视角下我国环境法体系的建构和完善 | 第30-33页 |
1、在宪法中明确规定环境权 | 第31页 |
2、科学定位环境法的基本架构 | 第31-32页 |
3、以环境利益整合环境法律体系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