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冷风机性能的仿真及实验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CO_2冷风机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 第11-18页 |
1.2.1 CO_2制冷剂的应用进展 | 第11-12页 |
1.2.2 CO_2管内换热特性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3 冷风机性能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4 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8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冷风机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19-34页 |
2.1 建立物理模型 | 第19页 |
2.2 仿真模型的假设 | 第19页 |
2.3 模型控制单元的划分 | 第19-21页 |
2.4 管外空气侧换热计算 | 第21-25页 |
2.4.1 湿空气的物性参数 | 第21-23页 |
2.4.2 空气侧换热系数的计算 | 第23-24页 |
2.4.3 翅片效率的计算 | 第24-25页 |
2.5 管内制冷剂侧换热计算 | 第25-27页 |
2.6 总传热系数的计算 | 第27-28页 |
2.7 冷风机的流动阻力计算 | 第28-30页 |
2.7.1 空气流动阻力的计算 | 第28页 |
2.7.2 制冷剂流动阻力的计算 | 第28-30页 |
2.8 计算流程图 | 第30-33页 |
2.9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仿真计算结果分析 | 第34-44页 |
3.1 直接膨胀供液系统的仿真结果 | 第34-40页 |
3.1.1 局部传热系数随管长的变化规律 | 第34-35页 |
3.1.2 单位干度所需管长的变化规律 | 第35-36页 |
3.1.3 管内压降梯度随干度的变化规律 | 第36页 |
3.1.4 蒸发温度对传热系数的影响 | 第36-37页 |
3.1.5 冷风机结构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 | 第37-40页 |
3.2 泵供液系统的仿真结果 | 第40-43页 |
3.2.1 不同循环倍率对传热系数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2 迎面风速对传热系数的影响 | 第41-4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冷风机性能实验台介绍 | 第44-57页 |
4.1 实验台介绍 | 第44-51页 |
4.2 冷风机制冷量测试方法 | 第51-54页 |
4.2.1 空气侧热平衡法 | 第51-52页 |
4.2.2 制冷剂气体流量计法 | 第52-53页 |
4.2.3 泵供液制冷剂侧焓差法 | 第53-54页 |
4.3 实验样机结构及测试工况 | 第54-55页 |
4.3.1 样机结构 | 第54-55页 |
4.3.2 测试工况 | 第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五章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7-66页 |
5.1 直膨系统的实验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5.2 泵供液系统的实验结果分析 | 第58页 |
5.3 不同供液方式的实验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5.4 不同迎面风速的实验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5.5 不同传热温差的实验结果分析 | 第60-61页 |
5.6 两台冷风机的实验对比 | 第61-62页 |
5.7 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 | 第62-65页 |
5.7.1 直接膨胀供液系统的对比分析 | 第62-63页 |
5.7.2 泵供液系统的对比分析 | 第63-64页 |
5.7.3 迎面风速的对比分析 | 第64-65页 |
5.7.4 不同传热温差的对比分析 | 第65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9页 |
6.1 结论 | 第66-67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