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理论论文--电影、电视的评论、欣赏论文

徐静蕾电影叙事转型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10页
    一、研究缘起第7页
    二、研究现状第7-8页
    三、研究意义和特色第8页
    四、研究方法第8-10页
第一章 徐静蕾的从艺生涯第10-14页
    第一节 演员阶段的经验积累第10-11页
        一、走出校门,进入影视圈第10-11页
        二、对电影演员角色的成功塑造第11页
    第二节 导演路上的转折第11-14页
        一、艺术片——在摸索中前进第11-12页
        二、商业片——票房成绩可喜第12-14页
第二章 徐静蕾前后期电影作品叙事分析第14-26页
    第一节 叙事对象的对比第14-17页
        一、臣服于男权主义之下的传统女性第14-16页
        二、突破男权禁锢的新时代女性第16-17页
    第二节 叙事节奏的对比第17-23页
        一、文艺背景下的慢节奏表述第17-20页
        二、商业模式下的快节奏表述第20-23页
    第三节 叙事风格的对比第23-26页
        一、艺术化的“作者电影”第23-24页
        二、商业化的“小妞电影”第24-26页
第三章 徐静蕾电影叙事转型原因与得失第26-33页
    第一节 徐静蕾电影风格转型的原因第26-28页
        一、商业大片占领中国电影市场第26-27页
        二、缺少艺术院线的支撑第27-28页
        三、观众价值观的转变第28页
    第二节 徐静蕾电影转型的“得”第28-30页
        一、满足观众“入片状态”第28-29页
        二、成功拉动票房回暖第29-30页
    第三节 徐静蕾电影转型的“失”第30-33页
        一、物欲消费理念扭曲了当代女性的审美取向第30页
        二、快餐文化造成文化内蕴的缺失第30-31页
        三、商业广告的硬植入,破坏观影体验第31-33页
结语第33-35页
参考文献第35-38页
附录一第38-39页
附录二第39-40页
附录三第40-41页
致谢第41-42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族歌剧《回家》中的角色塑造及演唱处理--以“罗母”与“文竹”为例
下一篇:王志信声乐作品特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