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的吉林省辽河流域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第11-13页
        1.2.1 生态承载力第11-12页
        1.2.2 可持续发展评价第12-13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以及技术路线第13-16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3-15页
        1.3.2 技术路线第15-16页
第二章理论基础与计算模型第16-20页
    2.1 生态足迹第16-17页
        2.1.1 生态足迹基本概念第16-17页
        2.1.2 生态足迹计算模型第17页
    2.2 能值—生态足迹第17-20页
        2.2.1 能值生态足迹基本概念第17-18页
        2.2.2 能值生态足迹计算模型第18-20页
第三章研究区域概况第20-24页
    3.1 自然概况第20-22页
        3.1.1 地理位置第20-21页
        3.1.2 地形地貌第21页
        3.1.3 水文概况第21-22页
        3.1.4 气象特征第22页
    3.2 社会经济概况第22-24页
第四章辽河源头区的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评价第24-51页
    4.1 辽河源头区传统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计算与分析第24-33页
        4.1.1 辽河源头区2013年生态足迹计算分析第24-27页
        4.1.2 辽河源头区2013年生态承载力计算与分析第27页
        4.1.3 辽河源头区 2006-2013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第27-29页
        4.1.4 辽河源头区 2006-2013年生态承载力计算与分析第29-31页
        4.1.5 辽河源头区2006年-2013年生态赤字与盈余第31-33页
    4.2 辽河源头区能值—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计算与分析第33-50页
        4.2.1 辽河源头区2013年能值生态承载力计算与分析第33-34页
        4.2.2 辽河源头区2013年能值生态足迹计算第34-36页
        4.2.3 辽河源头区 2006-2013年能值生态承载力分析第36-38页
        4.2.4 辽河源头区 2006-2013年能值生态足迹计算结果第38-49页
        4.2.5 辽河源头区 2006-2010年生态赤字/盈余分析第49-50页
    4.3 基于能值分析的生态足迹模型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比较第50-51页
第五章结论与对策第51-53页
    5.1 主要结论第51-52页
    5.2 对策与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57-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纳米磁性材料活化过硫酸盐技术修复2,4-二氯酚污染地下水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玉米源辅助增强记忆肽的活性研究与产品研制